|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9-25 14:44: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丧,指失去官位) 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危险) 抑为之不厌(厌,满足) B.摄乎大国之间(摄,夹)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让,谦让) 樊迟未达(达,到达) C.士不可以不弘毅(毅,坚强) 使子路问津焉(津,渡口) 尧舜其由病诸(病,担忧) D.更也,人皆仰之(更,改正)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扩大、光大) 宗庙之事,如会同(如,或者)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厍(shè)狄士文,代人也。祖干,齐左丞相。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性孤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少读书。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平齐,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封湖陂(pí)县子,寻拜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财。其子尝啖官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任取多少。人皆极重,士文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上问其故,士文曰:“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上异之,别加赏物,劳而遣之。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士文闻之,令人捕捉,挝①捶盈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上闻而叹曰:“士文之暴,过于猛兽。”竟坐免。 未几,以为雍州长史,士文谓人曰:“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亲友无内之者。(选自《隋书·厍狄士文传》) 【注】①挝(zhuā):击,打。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旧绝迹,庆吊不通/吊:吊丧 B、令人捕捉,挝捶盈前/盈:充满、塞满 C、及下车,执法严正/下车:初到任 D、亲友无内之者/内:入内 2、下列各句分成四组,全部表现厍狄士文严厉刻薄的一组是?(?) ①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 ②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 ③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 ④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 ⑤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 ⑥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厍狄士文家是北齐的高官世家,北齐被北周灭掉后,他闭门不出,坚持操守,反而受到周武帝的赏识任用。 B、厍狄士文为了严格执法,甚至到了为执法如山而同所有的亲友断绝关系的程度。他手下的官吏更是战战兢兢,但社会治安却非常好。 C、厍狄士文极其清正廉洁,但用法过度,因他揭发而被发配到岭南遇瘴气死掉的人有八九百,又抓捕鞭打这些人的亲戚,以至于给人以“酷吏”的感觉。 D、厍狄士文执法严明,不巴结权贵,他对人发誓说一定要依法让这些官吏死在自己手里。后来因为堂妹的事情受到牵连,在狱中愤懑而死。 4、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自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用来……的办法)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地)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失其所与,不知 C、吾尝终日而思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给划线句子正确加注标点。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阅读题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任?事 (明)江盈科 天下有百世之计,有一世之计,有终岁之计。计有久近,而治乱之分数因之。国家自洪武至于今,二百四十年,承平日久,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计,则日益促。自宗藩、官制、兵戎、财务以及屯田、盐法,率皆敝坏之极,收拾无策,整顿无绪。当其事者,如坐敝船中,时时虞溺,莫可如何。计日数月,寄幸迁转,以遗后来。后来者又后来,人复一人,岁复一岁,而愈敝愈极。虽有豪杰,安所措手? 盖闻里中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又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噫,脚入邻,然犹我之脚;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辄思委脚;隔一膜,辄欲分科,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今日当事诸公,见事之不可为,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亦若委痛于邻家,推责于内科之意。 呜呼,忠臣事君,岂忍如此?古人盖有身死而尸谏、临终而荐贤者,岂其及吾之身,一策莫展,而但欲遗诸后人也哉!虽然,为之之道,盖亦甚难。我明任事如忠肃、忠宣①二公,皆不免以身为殉。信乎,任事之难哉! (节选《江盈科集》) 【注释】①忠肃、忠宣:指于谦、刘大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日益促促: 急促,赶快 B.时时虞溺虞: 担心 C.跪而请谢谢: 辞别,告辞 D.不应并责我责: 要求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计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B.①而但因循苟安②蒙故业,因遗策 C.①无与我事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D.①乃隔一壁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
小题3: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任事者无所作为,互相推诿的一组是?(?)
①收拾无策,整顿无绪?②时时虞溺,莫可如何?
③计日数月,寄幸迁转?④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
⑤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⑥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末年,社会败坏到了极点,绝大部分任事者只为个人安危考虑,对社会现状的改变却无能为力。
B.文中引用“病脚疮者”“治箭伤医者”两则寓言,揭示社会痼疾不能转嫁和表面文章不能根治之理,讽喻因循守旧、互相推委的任事者。
C.作者在文末列举于谦、刘大夏等忠臣良将以身殉职的事例,说明任事之艰难的道理,认为不必责怪那些“委痛于邻家,分科于膜外者”。
D.用寓言故事进行形象生动地说理,构成了本文的一大艺术特色;用浅显的比喻来描摹人物的心态,呈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计有久近,而治乱之分数因之(4分)
?⑵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3分)
?
?⑶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3分)
?
5、阅读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③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④错误!链接无效。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①劬(qù):劳苦。②夏:亦作“榎”,木名。欻(xū):忽然。④劙(lí):割。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隐畜甘脆饵诚——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遂家焉——乃实告焉
B.将何作——何复尔
C.不辞而还——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欲劙颈以塞责耶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 ]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