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A.①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 ②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B.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 C.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②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D.①羊肠九曲而获少平②风云变化,林麓向背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稼轩记? (南宋)洪迈
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①十弓②,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秉耒耨③之为者。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而主人初未之识也。绘图畀予曰: “吾甚爱吾轩,为吾记。”
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见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顷赖氏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谈笑扫空之。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此志未偿,顾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乃大不可欤?
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知,乃当急须蓑笠,醉眠牛背,与荛童牧竖肩相摩,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深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 “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侯当辍食迎门,同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
侯名弃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抚江南西路云。
(本文有删节)
注解:①衍:延伸。?②弓:一箭的射程。??③耒耨:指农具。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治之北可里所所:地方,处所
B.若将真秉耒耨之为者秉:手执
C.用是见深知用:任用
D.章显闻于南邦闻:闻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主人初未之识也②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①缚取于五万众中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①懦士为之兴起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过也
D.①不能为人知,乃当急须蓑笠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了“旷土”的地理形势,用“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为下文作铺垫,衬托了辛弃疾的与众不同。
B.第二段写辛弃疾的田园生活与田园建设,介绍了“稼轩”名号的由来,并且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起。
C.第三段用生动传神的文字,追述辛弃疾慷慨擒齐虏,谈笑灭赖氏的风采,在他志向已经实现的时候,辛弃疾却归来隐居。
D.全文既充满了作者对辛弃疾的志向和才干的高度赞扬,也表明了对他壮志未酬便欲退隐的惋惜和规劝,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3分)
(2)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 “是尝有力于稼轩者”(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於乱亡者,何哉?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遗其所不疑——遗:忽略
B.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释:解除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几:通“机”,机会
D.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肆:滥用
2.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祸常发于所忽之中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 以勇气闻于诸侯
C.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出于智力之所不及”的事情是(? )
①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②变封建而为郡县。
③王莽卒移汉祚。
④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
⑤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⑥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提出的中心问题是“祸常发于所忽,乱常起于不足疑”,指出思虑天下大事的人往往考虑不周到。
B.文章二三两段主要采用事例论证,由古及今,阐述了“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的道理。
C.作者认为,很多事情不是智谋思虑所能够料定的,统治者唯有顺应天命,积善行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国家保持发展。
D.文章把朝代兴亡的一切问题归之于天道,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但本文毕竟触及到了封建统治能否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对后世君主有警戒的作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於乱亡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加粗的部分断句。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泉涓涓而始流 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①悟以往之不谏 ②夫晋,何厌之有
5、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讫:终了,完毕。
B. 为《学规》俾守之?俾:并且。
C. 单车屏徒从?屏:使……退避。
D. 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短:诋毁,指摘。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独端坐以指画沙?王好战,请以战喻
B. 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禁女妇之为僧道者?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D. 五年,依所请?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 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 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 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2)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