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已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选自《明史·张淳传》)
1.下列各句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御史以属淳——属:通“嘱”,嘱托
B.淳刻期三月必得盗——刻:限定
C.及檄累下,淳阳笑曰——阳:通“佯”,佯装
D.淳验无实即坐之——坐:使……坐下
2.下列各组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呼为“张一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 闻淳言以告十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何陋之有
D.今闻吾去乃归耳——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各句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张淳是一个很有为官才能的地方官,他被任命为永康知县后,迅速得到当地百姓的信服。
B.张淳的断案效率是极高的,凡是诉讼的,他都提前定下日期,并按日期快速审判,没有积压的案子,于是人们将他与包公相提并论。
C.大盗卢十八抢劫库藏的金帛,十年都没将其俘获,张淳到任后,御史限期三个月将盗贼抓住,结果张淳只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任务。
D.大旱之年,抢劫事件常常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张淳故意将死囚打死,并说成是抢劫的人,以此来震慑百姓,使人们不敢再行抢劫之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B.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 其李将军之谓也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D.骞以郎应募,使月氏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也。避乱江东及东城,辞孙策、袁术之命,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①。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②,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郡为孙权所围于匡奇,登令矫求救于太祖。矫说太祖曰:“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吴人剉③谋,徐④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太祖奇矫,欲留之。矫辞曰:“本国倒悬,本奔走告急,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太祖乃遣赴救。吴军既退,登多设间伏,勒兵追奔,大破之。
太祖辟矫为司空掾属,除相令,征南长史,彭城、乐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曲周⑤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⑥弃市⑦。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迁魏郡太守时系囚千数至有历年矫以为周有三典之制汉约三章之法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谓谬矣。悉自览罪状,一时论决。大军东征,入为丞相长史。军还,复为魏郡,转西曹属。从征汉中,还为尚书。行前未到邺,太祖崩洛阳,群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荡然。文帝曰:“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帝既践阼,转署吏部,封高陵亭侯,迁尚书令。明帝即位,进爵东乡侯,邑六百户。车驾尝卒至尚书门,矫跪问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⑧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其亮直如此。加侍中光禄大夫,迁司徒。景初元年薨,谥曰贞侯。
【注】①许:许昌。?②雍穆:和睦。?③剉:cuò,折损,摧折。?④徐:徐州。
⑤曲周:古地名。?⑥结正:定案,判决。
⑦弃市:指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
⑧案行:巡行,巡视,此处引申为“查阅”。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 疾:憎恶 怨恨
B.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 效:效果,功效
C.太祖辟矫为司空掾属,除相令 除:任命,授职
D.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 表:表扬,表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敬如此,何骄之有?
陛下欲何之
B.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
焉用亡郑以陪邻
C.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详写了陈矫与陈登的对话,极有深意:既表现了陈矫的磊落正直;又显示了陈登的气度目力不凡,使陈登的“深敬友矫”具有烘托陈矫的作用。
B.陈矫为解匡奇之围去见太祖,一番话既是为匡奇求援兵,也是为太祖的王业做长远谋划,太祖很欣赏他的卓识,亲自统领大军大破吴军,解救了匡奇。
C.陈矫在担任尚书令时,拒绝接纳突然来尚书省查阅文书的魏明帝,并且直言这是尚书令的职责,尚书省不是皇帝应该临幸的地方。
D.作者简要叙述了一代名臣陈矫的一生,且再现了他的谋略过人、临事果断和忠孝正直。作者长于叙事而裁剪精当,笔墨简洁而人物传神的修史特点由此可窥一斑。
4.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迁 魏 郡 太 守 时 系 囚 千 数 至 有 历 年 矫 以 为 周 有 三 典 之 制 汉 约 三 章 之 法 今 惜 轻 重 之 理 而 忽 久 系 之 患 可 谓 谬 矣。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
②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慕贤
颜之推
①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①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
②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③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④侯景初入建业,台门虽闭,公私草扰,各不自全。太子左卫率②羊侃坐东掖门,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遂得百余日抗拒凶逆。于时,城内四万许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
⑤齐文宣帝即位数年,便沉湎纵恣,略无纲纪。尚能委政尚书令杨遵彦,内外清谧,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天保之朝。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于是衰矣。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今誉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死。?(选自《颜氏家训》,有删改)
注:①髆(bó),肩、肩膀。②太子左卫率,官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部分:部署,约束
B、便沉湎纵恣,略无纲纪/略:丝毫
C、吾雅爱其手迹/雅:平日,平素
D、那得都无声问/问:询问,问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燕王欲结于君
C、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窃为大王不取也
D、国之存亡,系其生死/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引用古人“千载一圣”“五百年一贤”等语,意在说明圣贤的稀少和难得,暗含慕贤之意。
B、文章第三段写丁觇因擅长写文章和书法,官职由书记立即擢升至尚书仪曹郎,却不被当世人充分重视,对此作者深感惋惜。
C、文章第四、五段举了羊侃、杨遵彦和斛律明月等例,说明贤能之士关乎国家命运,从而论述慕贤的重要性。
D、文章运用了丰富而典型的事例来说理,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2)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
(3)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
5、阅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第一段提到“君子必慎交游焉”,试概括“慎交游”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段举孔子和宫子奇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回答小题。(共19分)
项王亡将钟离眜家在伊庐,素与韩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信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祖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眜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眜计事。眜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①。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史记·淮阴侯列传》
①后车:随皇帝出行的副车。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畏恶:害怕、嫉妒
B.高帝以陈平计以:用
C.居常怏怏怏怏:怀疑
D.素与信善善:友善、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