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9-25 15:39: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父观津人也,喜宾客。孝文时为吴相,病免。孝景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帝孝景弟也,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后欢。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诸窦无如婴贤,召入见,固让谢,称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裁取为用,金无入家者。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为魏其侯。游士宾客争归之。每朝议大事,列侯莫敢与抗礼。
四年,立栗太子,以婴为傅。七年,栗太子废,婴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下数月,诸窦宾客辩士说,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婴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不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是自明扬主上之过。则妻子无类矣。”婴然之,乃起,朝请如故。
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景帝曰:“太后岂以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臣相。
窦太后崩。婴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
赞曰:“窦婴以外威为重。而名显。位卿侯,大业定矣。然婴不知时变。凶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其间,焉能救斯败哉!遇合有命,悲乎!”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入见,固让谢?固:执意? B.游士宾客争归之?归:归附
C.诸窦宾客辩士说,莫能来?来:前来? D.益疏不用,无势?疏:(被)疏远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婴亦薄其官,因病免?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婴然之,乃起,朝请如故?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太后岂以臣有爱,不相魏其?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①婴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景三年,吴楚反叛,窦婴答应出任大将军,主要是被皇上“国家有急难,作为帝王的子孙,难道能够推让吗”这番话所激励。
B.担任大将军后,窦婴及时向皇上举荐贤才,并且不贪财物,皇上赏赐的千斤之金窦婴都没享用分文,而是让下属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取用。
C.栗太子被废黜后,窦婴称说有病,携一女子隐居在蓝田南山下,后经高遂的劝说,才又入朝拜见。
D.桃侯免职后,太后向皇上极力荐举窦婴,但皇上并未采纳太后建议,认为窦婴不足以担当丞相的重任。
1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或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太后之所以憎恨窦婴,收回了窦婴的门籍,不让他入朝朝见,起源于窦婴嫌自己所任的官职小,称病辞官这件事。
B.选文表明,窦婴虽然名声显,位卿侯,定大业,但终究没能为相,因为他不知时变,轻慢无礼。
C.选文最后一段主要在阐发人生祸福相倚的道理:凶祸隐藏在福祉中,适时爆发。但作者认为人生祸福归根结底属于“遇合有命”。
D.从窦婴的人生经历来看,其幸福完全是皇上和太后带来的,因为他是“孝文皇后从兄子”;其败落则是他自己轻慢的个性造成的。


参考答案:7.C
8.D
9.A
10.B


本题解析:7.“来”应为使动用法。
8.A.①于是②经由。B.①于是,就②竟然。C.①认为②凭借。D.“者”均属定语后置的标志。
9.“王孙”不是帝王子孙,在原文中是窦婴的字。
10.A.“太后憎婴”起源于“婴引卮酒进上曰”这件事。C.最后一段主要在进行人物评说。D.“完全是”的说法太绝对,还应有窦婴自己的“贤能”。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其为政,娥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置二簿民善恶——识:识别
B.以行惩——劝:奖励
C.至是钟数见——延:邀请
D.未尝缘故谊有所——干:求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钟尚书蹇义、胡淡等荐,擢知苏州——(广)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B.凡忱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而智勇多困于
C.执礼甚恭,令二子给侍——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D.前后守苏莫能及——夫夷以近,则游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孜孜爱民”的一组是(? )
①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②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③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
④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⑤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⑥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刚一上任,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狠狠惩治了苏州那些舞文弄墨以奸求利的豪强猾吏,接着痛斥属僚中的一些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B.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不仅办事周密,而且下大力气惩恶扬善,兴利除害,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老百姓把他当做神明看待。
C.因当初平思忠对况钟有恩,况钟上任后,知恩图报,不仅邀请他相见,待他礼节非常周到,还命令自己的两个儿子侍奉他。
D.况钟几次因故要卸任或离任,都被老百姓请求并经朝廷批准而继续留任,直至死于任上。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苏州的知府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都没有一个比得上况钟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B
4.C
5.(1)况钟于是免除烦扰苛细的赋税,订立教民条文,事情有对百姓不便的,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2)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未因(与况钟有)旧交情而有所求取。人们都称赞他们两人是贤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矣。”?(《韩诗外传?卷十》)
解释:奉(?)?贱(?)
译文:
?
?


参考答案:
国人捧着酒杯拜了两拜说:“让我们的国君长寿,把金玉当作贱的东西,把人民当作宝。”桓公说:“您的祝愿太好了!我知道了。”(“贱”“宝”的意动,倒装句式的调整)


本题解析:
见译文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目:?
杜瑛
杜瑛,字文玉,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后来居者果得黄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世祖南伐至相,召见问计,瑛从容对曰:“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将亡矣,兴之在圣主。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帝悦,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复劝帝数事,以谓事不如此,后当如彼。帝纳之,心贤瑛,谓可大用,命从行,以疾弗果。
中统初,诏征瑛,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左丞张文谦宣抚河北,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遗执政书,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异端邪说害之也,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线。今天子神圣,俊乂①辐辏,言纳计用,先王之礼乐教化,兴明修复,维其时矣。若夫簿书期会,文法末节,汉、唐犹不屑也,执事者因陋就简,此焉是务,良可惜哉!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数百千年之祸,仆恐后日之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人或勉之仕,则曰:“后世去古虽远,而先王之所设施,本末先后,犹可考见,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吾又不能随时俯仰以赴机会,将焉用仕?”于是杜门著书,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年七十,遗命其子处立、处愿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曰‘缑山杜处士’”。天历中,追封魏郡公,谥文献。
[注] ①俊乂:才能出众的人。?《元史》卷199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究其指趣指:旨意? B.明法正俗,育材兴化正:纠正
C.若控襄樊之师控:驾驭,节制?D.俊乂辐辏?辐辏:聚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愿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将焉用仕?入二三里,得尤绝者家焉
D.其不苟取如此?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瑛对元世祖忽必烈指出的安国三件事,即“法”“兵”“食”,确实抓住了使天下由乱而治的关键。
B.杜瑛认为治国要抓根本,应建立法制,端正风俗,培养人才,广施教化,以来拯救千百年来的灾祸,而不能只抓一些细枝末节的名堂。
C.杜瑛精于用兵,建议忽必烈从背后猛击襄樊,而不是正面用兵,难怪忽必烈从内心佩服他,“谓可大用”。
D.杜瑛关心国计民生,对安邦定国提出了不少建议,表现了他的真知灼见;但他又向往文人隐居的生活,并向儿子立下遗嘱,死后在墓碑刻上“缑山杜处士”的碑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3分)
(2)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3分)


参考答案:2(3分)B
3.(3分)B
4.(3分)D
5.(6分)见参考译文。


本题解析:2(3分)B 使动用法,使……正。
3.(3分)B 介词,表处所,在(A 动词,治理/介词,“给”。 C副词,表反问,怎么/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D第三人称代词,他/副词,表祁使语气,一定)
4.(3分)D “向往文人隐居的生活”说法有误。
【参考译文】
杜瑛,字文玉,祖先是霸洲信安人。杜瑛身高七尺,胡须美丽,形貌魁伟。金将要灭亡之时,读书人还在按科举旧例来求取功名,杜瑛独自躲到河南缑氏山中,大动乱之后,书籍散失,杜瑛尽力寻找各种书籍,尽力阅读,读后过目不忘,深入研究其内容旨意,从古到今的历史了如指掌。他到处流浪,在汾、晋一带教书为生。中书粘合珪在相州建立衙署,杜瑛答应了他的聘请前去上任,就在那里安了家,给他良田千亩,他推辞不接受。算命先生说他居住的房下藏有财宝,家里人想要挖,他就制止他们,后来的住户果然挖得黄金百斤,杜瑛就是这样不取非分之物。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要过相州,召见杜瑛并向他请教计策,杜瑛从容地回答说:“汉唐以来,君主立国所依赖的是法律、军队和粮食这三样罢了,国无法不能成立,人没有粮食不能生活,天下大乱没有军队不能把守。如今宋朝对这三样都轻视,几乎该灭亡了,国家的兴盛全靠您了。若进军襄樊,在江的下游用兵,从后面猛击,大业可以建立了。”皇帝很高兴,说:“书生中也有这样的人!”杜瑛又劝皇帝若干件事情,说如果不这样,后果就会如何。皇帝都接受了,心里佩服杜瑛,说可以重用他,并让他随行,但他因为生病未能成行。
中统初年,朝廷征召杜瑛,当时王文统正当权,杜瑛推辞不去。左丞相张文谦主持河北,上奏推荐他任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他又推辞。他写信给丞相,大意是说:“古代贤明先王的治国之道不能推行,是因为异端邪说为害所造成的,尽管邪恶横行,但天理不绝如线,如今皇帝英明,贤良聚集,言听计从,正是恢复光大先王的礼乐教化的大好时机。至于登记簿籍,定期开会,以及文法末节,汉唐君臣尤其不屑于做这些细碎的事情,而当今的当政者,只知道注意这些事情,这哪里是处理政务,真是可惜!善始者未必能善终,如今虽然建立了政权,却不能追溯历史寻求根本,建立法制,端正风俗,培养人才,广施教化,从而拯救千百年来的灾祸,我担心将来的恶果是一言难尽的。”有人劝他做官,他说:“如今距离古代虽然很远,但先王的所作所为还是可以考察出来。当政者最重要的莫过于复古,如果顽固地沿用过去的旧制不求改革,以此来契合先王的道理,这不也是很困难的吗!我又不会察言观色投机取巧,将怎么去做官呢?”于是闭门谢客,著书立说,终不因为贪官的得失而动摇信念,悠闲自得地钻研学问,直到去世。年纪七十岁的时候,对儿子杜处立、杜处愿立下遗言:“我快要死了,死后在墓碑上写上‘缑山杜处士’的碑名”。天历年间,追封魏郡公,谥号文献。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以为河东监军。其后崔胤诛宦官,宦官在外者,悉诏所在杀之。晋王怜承业,不忍杀,匿之斛律寺。昭宗崩,乃出承业,复为监军。
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亦尽心不懈。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反谄谀自容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节选自《新五代史?张承业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承业数往来兵间数:多次
B.承业一切以法绳之绳:约束
C.庄宗顾元行钦曰顾:回头
D.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过:经过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 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而:而成庄宗之业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以:庄宗以语侵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之:不能有一言之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张承业虽是宦官,但他做人的风格深得晋王的喜欢,这也是他后来能够保得住性命并受顾命之托的关键因素。
B.张承业在庄宗与后梁相持于河上十多年里,在后方负责招兵买马,聚钱积粮,督 促耕织,使庄宗最后成就霸业。
C.张承业不仅责任感强,而且耿直敢谏,在庄宗想从他那里要国家的钱作私用时,宁死不屈,并挥拳怒打庄宗,其勇气实在可敬。
D.张承业也很有智慧,当他知道庄宗很恨卢质时,他假装说要替庄宗杀掉卢质,实质上非常巧妙地保护了卢质。(也为庄宗保住了一个安邦定国的人才)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
(2)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


参考答案:
小题1:D过:拜访,到访
小题2:D两个“之”均为助词,定语后置? A.连词,于是/ 副词,竟然? B.结果连词? /?并列连词. C.介词,用 / 介词,因为
小题3:C。
小题4:⑴ 庄宗平常像敬重兄长一样对待张承业,一年中时常到他家去拜望他的母亲,非常亲近器重他。(5分,计分点:“兄”“升堂”“时”“重”各1分,大意1分)?
⑵ 我现在正招纳贤才来助 我成就功业,您怎么说出这样过分(有失分寸)的话来?(5分,计分点:“方”“就”“之”“过”各1分,大意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