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六)
2017-09-25 15:52: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芜?城[注]
李端
昔人登此地,丘垄已前悲。
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注]芜城:荒芜的城市。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两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抒发了作者对昔日繁华之地而今变成荒草蔓生的废墟的悲怆之情。(2分)以“昔”与“今”对举,以昔人见到荒丘累累而生之悲,衬托作者今日见到更为凄凉的景象而生之悲,使其悲情更加深沉,然后悲叹春风只有几月,繁华能有几时,喷涌出一腔悲情愁绪。(3分)
小题2:描绘出芜城荒草满路和精灵来去的破败、荒凉、阴森的画面。(2分)颈联写空中寒风萧飒,地上荒草蔓生,说明早无行人,烘托出芜城的荒寂;(2分)尾联写明月当空,只有鬼魂来去,表明人迹已绝,渲染了空城阴森的气氛。(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诗中的表情达意的词语“悲”,前人看到现在的情景是“悲”,而今又不如昔,又是如何的情景呢?再加上第二联的反问更加强调昔盛今衰的感慨。
小题2: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意境的题目,注意诗中的意象的共同特征,“草没城边路”是荒凉,“精灵”是鬼魂的意思,可见又加一层恐怖,气氛应该是“破败、荒凉、阴森”,结合诗句作具体解释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梅花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小题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题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小题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
小题1: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或虚实相生)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这首诗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歌写出了作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全诗由景生情,描绘了一副花红柳绿的静
谧的山村景色图,(2分),表达了诗人闲居乡间的悠闲逸致。(2分)
小题1:a.寓情于景,情景交融;b. 渲染烘托但是山客仍沉眠未醒,显示出环境只清净。


本题解析:
小题1: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可从意象入手。桃红,柳绿,莺啼,一幅美丽的景色,家童闲在,客犹眠,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
小题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诗歌的表现手法多涉及景与情,动与静等。本题也可答:a色彩鲜明,用桃红柳绿来写春景,给人艳丽感受; b.视觉听觉结合,以声衬静,莺啼清脆。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共6分)
甲: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①?,②??。 ③?
?; ⑤?, ⑥?
乙: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李贺《李凭箜篌引》)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⑤山不厌高,?。(《短歌行》)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甲:①潦水尽而寒潭清?②烟光凝而暮山紫?③俨骖騑于上路?④访风景于崇阿?⑤临帝子之长洲?⑥得仙人之旧馆
乙:①长使英雄泪满襟?②芙蓉泣露香兰笑?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⑤水不厌深?⑥弟子不必不如师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诗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亩,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5分
小题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1: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