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七)
2017-09-25 15:52: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平中见奇"是诗人创设诗境的高妙处,请结合诗歌前两句,赏析这一妙处的体现。
答:?
(2)运用拟人手法写景状物,赋予景物以灵性,往往能够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试简析诗歌这一手法的运用。
答:?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①。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②。
意欲捕呜蝉,忽然闭口立。
  [注]①寒漪:水的波纹。②林樾:林木;林间隙地。
(1)《村晚》的前两句写景,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为什么?这两句借助哪些意象创设出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歌均着眼于牧童形象的塑造,诗人是如何通过动词来刻画牧童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形象的?请作具体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 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 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 淮上有秋山。
小题1: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请作简要赏析。(3分)
小题2:诗的标题点明“喜会”,实际上全诗包含了哪几方面的感情?(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小题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小题2:简要分析诗歌颔联中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这首诗的最后一联使用了哪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