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B.或问其故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C.帝遣医疗之 D.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 |
2、阅读题 王维字摩诘,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母丧,毁几不生。服除,累迁给事中。
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阳喑。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维闻悲甚,赋诗悼痛。贼平,皆下狱。或以诗闻行在,时缙位已显,请削官赎维罪,肃宗亦自怜之,下迁太子中允。久之,迁中庶子,三迁尚书右丞。
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自表“己有五短,缙五长,臣在省户,缙远方,愿归所任官,放田里,使缙得还京师”。议者不之罪。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上元初卒,年六十一。疾甚,缙在凤翔,作书与别,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赠秘书监。
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客有以《按乐图》示者,无题识,维徐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泮、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辋川第为寺,终葬其西。
宝应中,代宗语缙曰:“朕尝于诸王座闻维乐章,今传几何?”遣中人王承华往取,缙裒集数十百篇上之。?
节选自《新唐书?王维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乐:奏乐
B.愿归所任官,放田里愿:愿意
C.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遗:留赠
D.别墅在辋川,地奇胜胜:优美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
B.或以诗闻行在,时缙位已显,请削官赎维罪/豪英贵人虚左以迎
C.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其孰能讥之乎
D.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疾甚,缙在风翔,作书与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九岁就会写文章,母亲去世后,他痛不欲生,丧期满后,他升官至给事中。
B.禄山设宴召集梨园诸工奏乐,艺人都悲泣,王维听说后赋诗一首表达心中的悲痛。
C.叛乱平定后,叛贼都下狱。有人把王维的诗传到行宫,当时王缙已居显位,他请求降职来给王维赎罪。
D.王维上表愿意把所担任的官职归还朝廷,回到乡村,使缙能够回到京师做官。
小题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阳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列各题。(31分)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
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衔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小题1:柳宗元分析韩愈被众人视为“狂人”的原因是(?)
A.不顾流俗
B.写了《师说》
C.好为人师
D.抗颜为师
小题2:下列对“蜀犬吠日”“粤犬吠雪”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A.借两个事例,揭示出当时贵族阶层压抑打击勇为人师者的嚣张气焰。
B.作者借此抒发了倡导古文运动者的愤激沉痛的思想感情。
C.这是用类比手法讽刺士大夫之族无知无识,少见多怪的恶劣行径。
D.作者借此表达自己不愿接受像蜀越犬之类的家伙们的吠噬。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作者认为自己学识浅薄,不足为人师者。
B.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流弊。
C.表明自己不愿像韩愈那样为师而遭嫉。
D.肯定韩愈敢冒犯流俗,收招后学的精神。
E.表述自己不愿做被孟子批评的好为人师的坏榜样。
F.劝勉韦中立要有找闹取怒的思想和精神。
小题4:下列句子中的“相”与“书云欲相师”中的“相”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D.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小题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仆道不笃深厚
B.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C.至无雪乃已停止
D.顾吠者犬耳看见
小题6:这段文字与《师说》有相同之处,都指出当时?的社会现象,批评了 ?的不良社会风气。(用《师说》中的原话)(4分)
小题7: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 者?几?人?而?谁?敢?衔?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2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译文:?
(2)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译文:?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原?才
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1)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2)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3)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4),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5),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6)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1) 戢戢:聚集众多的样子。? (2) 腾:传播。? (3) 蒸:兴起、渐成。
(4) 雠:应答、响应、应验。? (5) 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地,地位。? (6) 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君:拥戴
B.其风民也皆以义风:教化
C.谓之不诬,可乎?诬:欺骗
D.而坏风俗,而贼人才贼:杀害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是(?)
①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②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③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
④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
⑤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⑥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
B.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谨慎地“循是为之”。
C.众人的追求,会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
D.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才的职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3分)
译文:?
(2)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3分)
译文:?
(3)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4分)
译文:??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仙埤字灵馥,扶风鄙人也。仙埤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瘠过礼,负土成坟。随齐安陆王萧缅。缅卒,事明帝。永元中,萧遥光、崔慧景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会寿阳新陷,魏将王肃侵边,仙埤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仙埤故人姚仲宾说之,仙埤于军斩仲宾以徇。义师至新林,仙埤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建康城陷,仙埤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高祖劳之曰:“射钩斩祛,昔人弗忌。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仙埤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俄而仙埤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仙埤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埤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人问其故,仙埤曰:“丈夫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愿也。何功可论!”
十年,朐山民杀琅邪太守刘晰,以城降魏,诏假仙埤节,讨之。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馀万赴焉。仙埤与战,累破之,昶遁走。仙埤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迁太子左卫率,进爵为侯,增邑六百户。十一年,督豫北豫霍三州诸军事、信武将军、豫州刺史,领南汝阴太守。
初,仙埤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埤”云。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故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在州四年,卒。赠左卫将军。谥曰刚。子严夫嗣。(选自《梁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仙埤于军斩仲宾以徇——徇:示众
B.诏假仙埤节,讨之——假:借助
C.仙埤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钞:同“抄”,抢掠
D.高祖雅爱仗之——雅:素来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体现马仙埤“忠心主上”和“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一组是(? )
A.仙埤于军斩仲宾以徇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
B.毁瘠过礼,负土成坟常单身潜入敌庭
C.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
D.建康城陷,仙埤号哭经宿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仙埤少年时父亲去世,他表现出超出常礼的悲痛,亲自背土堆成坟墓,对父亲有这样的孝心也使得他后来对君王也十分忠诚。
B.齐都城失陷后,马仙埤才放下武器投降。高祖安慰他并在他母亲去世后赠送丧礼,让他大为感动,誓死为高祖效忠。
C.马仙埤屡立战功,但在部下面前从不言功,认为大丈夫建立功业不求声名,失败要勇于承担责任。
D.马仙埤在外征战,能与部下同甘共苦,作战身先士卒,常单身潜入敌国窥探,所以常打胜仗,高祖很仰仗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仙埤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埤与战,累破之,昶遁走。仙埤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