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①,谙②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敧(qī):倾斜。②谙:熟悉。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2分)
答:?
??
??
(2)上阕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3)请简析下阙的写作特色。(4分)
答:?
???
参考答案:(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1分)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寂寥的心情。(1分)
(2)上片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在词的开头,词人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真珠”两句及“月华如练”句,极写远空皓月之澄澈,营造出空寂、凄凉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达出秋夜离人的相思之愁。(3分)
(3)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② 情态描写(细节描写):下片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斜”,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的神态。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④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必须有分析,否则不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两题。(共6分,每题3分)
边上闻笳① (其二) 杜牧
海②陆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注】①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游牧民族。②海:瀚海,即戈壁沙漠。
【小题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小题2】诗中“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两句写了塞外的沙漠、边关的小草和杨树(1分)。茫茫无边的戈壁沙漠上已经没有风尘漫天,边关的草儿也绽出了新绿(1分)。可是塞外依然没有多少春意,因为不管春夏秋冬,塞外的杨树始终不见洋溢春天气息的绿色(1分)。
【小题2】从“海”“边草”“白沙”“荣枯不见绿杨春”可见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1分);从“独”可见离乡孤独之愁(1分);从“离乡万里”可见思乡之愁(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应先根据题目从式的前两句中筛选出所描写的景物,然后再归纳概括画面。前两句写了塞外的沙漠、边关的小草和杨树,画出了一幅塞外初春的图画。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回答此题,要注意体会从全诗所描写的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愁”意。比如从“海”“边草”“白沙”“荣枯不见绿杨春”等词句可见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从“独”字可见离乡孤独之愁;从“离乡万里”可见作者思乡之愁;等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小题1:(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
小题2:(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蓑”字勾连“新绿”,形容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则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中的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小题2:下篇紧扣江行的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词中炼字的赏析,应注意结合词所描绘的景象及作者的心情。“映”字乃相互映衬之意,应考虑是哪些事物映衬,出现了什么景象,给人的感觉如何。从前文中可知,是绿草、白蘋、红蓼相映,构成了色彩丰富的美景。“蓑”是名词,与新绿搭配,为什么要说成“一蓑新绿”呢?分明是用“蓑”之形来形容新绿的状貌,参差而有序。
领悟诗词中炼字的妙处,要扣住妙字与词中景物的关联,把握住作者的心境。本词中“映”将绿草、白蘋、红蓼等事物纠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画面,完成了对作者心境的表达。而“蓑”字与“新绿”呼应,细细体味两者之间的联系,便发现了“蓑”字之妙。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中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词明显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从上片的绘景中可看出作者的愉悦,下片中便交代作者如此绘景的缘由,当然是作者的心境所决定的。有酒便为家、任江南江北体现作者情感最为真切,反映了作者心随所欲,无拘无束的思想。
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要善于从描绘的景象找到突破口,更要注意诗词中直接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这首词中上片中的写景为全词定下了基调,白蘋、红蓼,一蓑新绿足以显示出作者对江行中美景的喜爱。而后在下片中作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有酒便为家、任江南江北等,能够更明确的触摸到作者的思绪。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长年在外旅居,此时已经渐趋安定,但故园之思仍浓,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