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题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分)
【小题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句诗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 (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小题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在具有欢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分) 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至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应该从环境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角度分析作答,环境描写在诗歌中一般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表现情感的作用,所以答题时,可结合着关键诗句从以上几点作用的角度分析,二诗均通过节日的典型景象描写来烘托氛围,借以表达抒发某种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解答此题,可从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的情感角度答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对写法,以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二问是文学常识题,可根据积累答出即可。“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小题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小题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
小题3: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台一万八千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参考答案:
小题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雨舟
小题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小题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对此欲倒东南倾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⑴“深居”指诗人在桂林的寓所,着一“深”字,意在表现什么?
⑵品味一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含义。
参考答案:⑴其地之幽僻,环境之清净。⑵前句用人格化的语言表现了对不被人重视的小草的关注,后句表现了作者分外珍重美好而又短暂的事物的感情。晚晴短暂,应更珍重。
本题解析:晚唐的李商隐,自陷入党派斗争的狭谷,一直遭到忌恨排挤,后来只得离开长安党争的漩涡,到桂林去。诗人在居处凭高远眺,此时云开天青,视野更为辽阔迥远;晴空中带着湿气的余晖,微微地、斜斜地,流注于小窗上,柔和而清朗。鸟巢被斜晖照干了,鸟翅羽毛也不湿了,傍晚飞回来时的体态感觉多轻盈呀!——远离倾轧,远离风暴之后,诗人在这儿找到了一分心境复苏的自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感愤
(宋)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
小题1:“燕然未勒”意为?,范仲淹的《渔家傲》中也有“浊酒一杯家万里,?”之句,表达的是与王令同样的心情。(2分)
小题2:请分析这首诗歌的主要抒情手法。(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功业未就?燕然未勒归无计(每格1分)
小题2:直抒胸臆。(1分)首联,作者说自己虽然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但胸中蓄积了一腔敢于抗争的愤激之气;颔联,抒写自己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颈联,从自身的才学着笔,感叹自己无人赏识;尾联的“不信吾无万古名”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愿。(3分)诗人感愤言志,抒发了内心的巨大抱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酣畅痛快。(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释义和名句默写。“燕然”是山名,“勒”是在石头上刻字。“燕然未勒”有功业未成、边患未平的含意。每空一分,默写有误不得分。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手法。首先答出抒情手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诗句中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愤激情感,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愿。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按要求答题。(每题3分,共6分)
碧湘门1
陶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2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1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2行(háng):行列。
【小题1】这首诗最后一句的“沉”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沉”,使……沉,淹没。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小题2】本诗首句写长沙城内远树如烟,有如碧绿的水波。第三句写辽阔的天空中,成行的鸟儿愈飞愈远,仿佛就要没入天际的草丛。这两句写的都是登楼所见到的远景,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并指出活用或修辞,然后代入句中描述,第三步写景效果和表达感情效果(指出沉的意思和手法1分,句中描述1分,表达效果1分)。江水浩瀚,好似要将山给淹没了似的,自然能体会到“沉”这一字传神地透露出水势之大。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诗歌鉴赏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常常在题干中给出很多暗示。比如本题,“句句写远”,“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而“远”的体现必然在所见之景和所观之角度(方位)。“烟树”,“绿波”,树上笼烟,叶绿如波,近处必然无此效果;“天阔”,“鸟行没草”,天空辽阔,成行的鸟儿愈来愈远,仿佛要没入天际的草丛。句句都能体现“远”,但是却无“远”字。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