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05 19:59: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8分)
听赵秀才弹琴
唐·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小题1】“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让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一句。(2分)
【小题2】试从音乐描写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幽咽泉流冰下难”或“冰泉冷涩弦凝绝”。
【小题2】全诗运用了拟声、通感及对比(比拟比喻也可)等手法描绘了赵秀才弹奏的琴曲。诗歌以“满匣冰泉”、“ 玉音闲澹”、 “巫山夜雨”、 “湘水清波” “蝉移高柳”等来摹拟琴曲的高低起伏及清浊转化;诗中所写的古琴音乐时而清雅,时而艳美;或如蜂吟,或如蝉鸣,起伏显著,对比鲜明;野花高柳,月白峰鸣,欣然愉悦,给人一种无限的美妙与和谐。


本题解析:
【小题1】这类题目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对名句的掌握。冰泉,常用其声形容琴声,这里写赵秀才的琴声,用了通感的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幽咽泉流冰下难”或“冰泉冷涩弦凝绝”句采用了同样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本题考查诗词的表达技巧,一般认为,诗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考生可先答出诗中采用了哪些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要先总述后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问题:上片写“观潮”,下片写“弄潮”。请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简要说明结尾两句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以梦中的复现与梦醒的惊寒,从侧面对“观潮”“弄潮”的壮观场面作渲染、烘托,更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感与词作的感染力。


本题解析:题目指明了答题要从“艺术手法”角度进行。结尾两句写梦,这在古诗文中比较常见,以梦境(幻境)反衬现实,或以梦境寄托某种追求等等。上片开头即写“长忆”的是“观潮”,可见这首词通篇回忆往事。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①。
三春②白雪归青冢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①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②“三春”指暮春 ③“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小题1: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本诗题为“征人怨”,通篇却无“怨”字,你能从“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这两句诗中品味出征人的哪些怨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借代手法。“金河、玉关”边塞地名指代边关,“马策、刀环”是马鞭、刀柄上的铜环指代征战生涯(战争或战事),加上“岁岁”“朝朝”表现了征人长期换防戍边、频繁征战(练兵备战)的厌恶(怨恨)(对仗工整,“岁岁”、“朝朝”相对,强调戍边时间之长,“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强调战事频繁,“复”字、“与”字虚词相对,强调戍边生活的单调困苦,表现了征人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情)
小题1:“三春白雪”指边塞暮春季节还白雪纷飞,表达了征人对边塞天气极寒怨恨。征人每日看到的是万里黄河环绕黑山,表达了征人对边塞景色单调、环境艰苦的怨恨。


本题解析:
小题1: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小题1: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晴山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余苦吟,满林啼络纬①。
【注释】①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本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1)“病”字。(1分)该词运用拟人修辞,(1分)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达出山林的幽静。(1分)
(2)这首诗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风荷、果落等景色,(1分)描绘了一幅初晴后幽美、寂静、清爽的山中月夜图。(1分)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


本题解析:诗歌赏析:首联中月光透过松树,在地上落下斑驳的倩影,就像在地上画了一幅图画。颔联中由于为这样的美景吸引,作者流连树下,久久不思离去。颈联中,怯风,即怕风;病雨,受雨水损害。感觉二者中共同蕴含着一种担忧的情绪。尾联中,予,有版本中用“余”,我;苦吟,推敲诗句。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①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