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①系官于朝,愿莫之遂?②袁于南昌为属邑?③便道取疾以至海上?④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⑤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⑥窃喜载名其上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等到三王为他写了序、赋、记等,觉得他们的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阅读前人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
(2)现在,(您离开南昌)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满一月,您又来到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
本题解析:
小题1:D(造:到达)
小题2:D(②是说明袁州附属于南昌,作者任袁州官吏时曾以为能有机会前往南昌;④是说王仲舒考察江南西道前八州百姓的生活状况;⑥是作者为自己的文章能列在滕王阁上而窃喜。)
小题3:A(“韩愈还是认为古文不如骈文的”无此意,韩愈不认为古文不如骈文。)
小题4:(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译出大意给2分;“壮”、“ 益”、“ 及”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这个句子中译出大意给2分;“适”、“ 期”、“ 燕”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点评:本题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都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第2个小题,首先要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没有游滕王阁原因,有的却不是。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参考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就听说江南有许多适合于登临观赏的美景,而滕王阁独自排在第一位,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等到看到了三王所写的《滕王阁序》《滕王阁赋》《重修滕王阁记》等文章,我觉得它们文辞壮美,更想去看一看滕王阁再读一读这些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到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我因为谏迎佛骨的事情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时选择走近便快速之道而到海上,又不能够经过南昌参观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进封(“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的)尊号,在国内施加恩德,我转任袁州刺史。袁州是南昌的下属区域,我私下感到高兴和庆幸地对自己说,我认为应当有机会亲自到南昌府述职,承受南昌府差役人员的管束。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得到一个机会到滕王阁的所在,私下里注视胜景,满足我的心愿啊。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诏书下达,把中书舍人太原人王仲舒先生作为御史中丞,任命为江南西道的观察使;洪州、江州、饶州、虔州、吉州、信州、抚州、袁州都是他所属管治的地方。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缺乏便利的事情以及不能满足的愿望,王公到了之后,(缺乏便利的事情)都停止了,(不能满足的愿望)都实现了。大的事情通过驿使迅速上报,小的事情立刻处理。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阳气上升,阴气闭合。在数日之内百姓就修炼出美好的品德,而您在千里之外的湖光山色中怡然自得。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在您的府下听从命令,可是我们袁州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借来作为出行的理由,又怎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您的接待人员?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到达啊!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关系融洽,您和监军派人在这个阁上设宴,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参加宴会。酒宴进行到中途,综合各种意见说:“这阁子如果再不修整,将会毁坏。以前您在这里任刺史的属官,有恰当的理由来翻新滕王阁;您所写的文章,确实还题写在墙壁上。到如今已过了三十年,您来到南昌担任地方长官,到今天刚好满一个月,您又来在这里设宴,您怎么能够没有感情呢?”您回答说:“是的。”因此,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子,浸坏模糊不鲜艳的色彩,修治一下就停止。没有比前人奢侈,没有损害可供后人观赏的景观。
工程完成之后,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说:“希望您替我记录这件事情!”我既因为不能够到达滕王阁观赏而叹息,又私下里高兴自己的名字能够写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没有推辞而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欢乐,即使我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跟着您一起游玩的话,我还能为您做文章。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写下这篇阁记。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舟遥遥以轻飏(轻快) ②或命(使用)巾车,或棹孤舟
B.①气凌(吓到)彭泽之樽 ②北海虽赊(遥远),扶摇可接
C.①而后乃今培(凭借)风 ②适(恰好)百里者,宿舂粮
D.①而刘夙婴(缠绕)疾病 ②逮(及至)奉圣朝,沐浴清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亨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淳、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日:“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日:“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拳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监察御史擢:被任命、被提升
B.假以粮种假:借
C.桧衔之衔:衔接,紧跟着
D.以绍兴十三年卒以:于,在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治理有方”和“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A.①顺昌民以刚为命②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B.①刚喻从盗者使反业②刚论奏无所避
C.①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②刚显疏其恶
D.①假以粮种,复以租赋②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生病而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到了极点,主张强化对建康的筹划、建设与管理,并应做好率军驻扎固守的打算,以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的,应当给以优厚的赏赐。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并把他们安排在秦桧周围来遏制秦桧,从而引起了秦桧的强烈不满。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5分)
答:?
②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2分)
答:?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节选自韩愈《原毁》)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挑选精锐的人马作为亲兵,平安时作为防御,作战时作为中军,这是增强君威、削弱地方势力的办法。(2)兄长当国君时就用国君之礼对待他,自己当了国君就用兄长之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小题5:(3分)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本题解析:
小题1:忌恨、疼恨、怀恨。
小题2:“喻从盗者使反业”善待盗贼,使其改邪归正,说明廖刚治理有方;“论奏无所避”表明廖刚刚正不阿。
小题3: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
小题4:(1)得分点:“精锐”(精锐的人马)、“居”(平时、平常)、“强干弱枝”(增强君威、削弱地方势力)翻译正确各得1分,句意通顺2分。(2)得分点:“君之”的“君”(用国君之礼对待)、“兄之”的“兄”(用兄长之礼对待)翻译正确各得1分)。
小题5:做“古文断句题”时,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断。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成分;②弄清对话的施受和引语起止;③借助发语词、关联词、语气助词等划定句子的起始;④依据古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⑤根据固定句式断句。本段文字,了解大意并不困难,断句主要看句子结构和语气词即可做出所断位置的判断。只需把握四个选项断句的区别点,再联系语境、句义的完整性,认真比较,便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郎,因母集有病推辞不受。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不久召入任吏部员外郎,进谏说:“古代天子一定有亲兵自己率领,用来防备意外并加强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己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说,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当时朝廷追究章停、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兄长为君的时候就用君礼对他,自己为君了就用兄长之礼对他就可以了。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
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于绍兴十三年去世。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②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③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第以实言之。第:难道
B.袖所著文谒戚纶袖:衣袖
C.帝诘之,宗道谢曰谢:推辞
D.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故事:定例
小题2: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鲁宗道“遇事敢言”的是(?)
①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②宗道屡于帝前折之?③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
④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⑤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⑥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句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为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他为“鲁公浦”。
B.天禧元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考核宗道的谏议言论,列为上等,两省首先提拔宗道与刘烨担任右正言。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8分)
(1)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4分)
?
(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怎么是纨绔子弟们凭父辈的恩泽呆的地方呢?(“以”“处”文言句式、整体句意各1分)
(2)从贵戚到当权的人都怕他,把他看成“鱼头参政”,因他姓鲁,而且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用事者”“目”“骨鲠如鱼头”句意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项,第,只,只是;B项,袖,名词用作动词,拿着,放在衣袖里;C项,谢,谢罪。
点评: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结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此类试题所给的义项,常是这个实词常有的意义或者在现代汉语依然常用的意义。我们都应把其放在所给的句子中去理解并辨析。
小题2:试题分析:③句不是直接表现;⑤句不是说鲁宗道“遇事敢言”。
点评:“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它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分析能力,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每年都出现,这种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小题3:试题分析:A项,人们称这个河道为“鲁公浦”。C项,要求太后不能在皇帝前面走。D项,是太后重用他的。
点评:解答这类试题,一定要通读全文,再找出试题各选项中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所在的位置,认真比对原文,把握关键信息。然后仔细斟酌,筛选出最准确的选项。
小题4:试题分析:(1)句的翻译要注意句式,馆阁育天下英才为判断句,应译成判断句: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也是个判断句,可译为:怎么是纨绔子弟们凭父辈的恩泽呆的地方呢?另外还要注意几个词:以,介词,凭,凭借;处,作动词,呆。(2)句重点关注几个词:用事者,当权的人;目,动词,看,看成;骨鲠如鱼头,秉性像鱼头那样硬。
点评:理解是翻译的前提。所谓理解,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所谓翻译,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并做到文从字顺,简明明规范,畅达流利。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寄养在外祖母家。舅舅们都是行武之人,很轻视宗道,宗道越发勤奋读书。(宗道)拿着自己所写的专章拜见成纶,戚纶很器重他。中了进士,做了濠州定远尉,两次调动任海盐县令。县东南原来有小河;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称这个水利工程为“鲁公浦”。
天禧元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考核宗道的谏议言论,列为上等,两省首先提拔宗道与刘烨担任右正言,过去谏官的奏章都要通过“阁门使”才能送到皇帝手中,并且谏官无法与皇帝面陈意见,鲁宗道请求当面与皇帝论事,奏章通过“通进司”直达皇帝,于是成了定例。宗道从传闻得知的事情,在朝廷上进谏多次,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后来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宗道为自己辩解说:“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让我徒有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皇上反思了好长时间,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来在大殿的墙壁上写上“鲁直”二字,大概是想念宗道。
章献太后执掌朝政,问宗道说:“唐代的武后是个怎样的君主呢?”回答说:“她是唐代的罪人,差点危害国家。”太后默不作声。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拉,太后问辅臣们,大家都不敢回答。宗道不赞成这么做,说:“如果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那后代君主怎么办?”有一天,仁宗皇帝、太后将一同到慈孝寺去,想先安排太后坐辇车在皇帝前边走,鲁宗道说:“丈夫死了跟从儿子,是妇人立身的道义。”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当时很多当权者都让自己的孩子在馆阁读书,宗道说:“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怎么是纨绔子弟们凭父辈的恩泽呆的地方呢?”枢密使曹利用依仗权势骄横跋扈,宗道多次在皇上面前指责他,从贵戚到当权者都怕他,把他看成“鱼头参政”,因他姓鲁,而且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两次升职做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病重的时候,皇上亲自来慰问,赐给他白金三千两。死了以后,太后亲自去祭奠他,追封他为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毅正直,痛恨邪恶,不能容忍(邪恶之人),遇到事情敢于说话,不注意细枝末节。做谕德时,住得离酒馆很近,曾经穿着便装到酒馆喝酒,遇到真宗紧急召见,派去传旨的使者到他家中等了很久,他才从酒店回来。到了宫中,使者要先进入禀报,就给他打招呼说:“皇上如果怪罪鲁公为何来得这么迟,该找个什么理由回答呢?”鲁宗道说:“只管将实情告诉皇上。”使者说:“(如果)这样,那么鲁公就获罪了。”鲁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蒙君王,就是做人臣的大罪过了。”到了真宗那里,真宗果然诘问他(为何迟迟而来),使者就完全按照鲁宗道所说的话如实向皇上禀报。宋真宗责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说:“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贫,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招待他。”真宗听了不但未怪罪他,而且认为鲁宗道忠实可大用,并把这个意见告诉了刘太后。(真宗死后)刘太后临朝,鲁宗道就得到提升重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