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2017-11-05 20:02: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5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庄子·说剑》,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校:使……较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夜相击于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甚矣,汝之不惠 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太子乃与见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⑤④ 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5.翻译文中最后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秋湖觞芰图序 [清]曾燠① 去年此日,湖②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署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惠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曾燠:江西省南城人,乾隆进士,有《江西诗征》《赏雨茅屋集》等文集。② 湖:即江苏扬州瘦西湖。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史,在扬州设了题襟馆,与宾客们饮酒咏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湖,故题目中称“秋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就净香园小憩也?就:靠近 B.则酌酒于高咏楼也?酌酒:斟酒 C.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已:而已 D.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凡:总共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所说的“胜游”的一组是 ①嘉会不常,芳筵宜再?②晓凉犹嫩,残暑欲收?③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 ④?厥有层楼,颇宜高咏?⑤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⑥竹露品茶,林风醒酒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游玩瘦西湖的几个主要景点,从惠因寺到虹桥、桥亭,再到净香园、莲性寺、筱园、高咏楼,经过别港,最后到桃花庵。 B.本文用了很多典故,但是语言却清丽,琅琅上口,有音韵之美。 C.本文先叙写了作者在观莲节与宾客秋游的情形,最后一段交代客人们作画吟诗的缘由,并抒发了对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的赞美之情。 D.本文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3分) 译文:? (2)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4分) 译文:? (3)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3分) 译文:?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瘗旅文 王阳明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蜙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噫!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 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莫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觇:探视,窥探 B、亦遽然奄忽也!?奄忽:疾速,这里指死亡 C、骖紫彪而乘文螭兮四?骖:独辕车所驾的三匹马 D、无为厉于兹墟兮!?厉:厉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吏目云自京来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B、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C、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D、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 4、吕思勉评价《瘗旅文》”自心情中流出,颇见真挚也”全文流露出作者哪些真挚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达观随寓兮,莫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1)下列各选项中,对上面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认为,富贵是人人都想要的,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人们一般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 B.颜回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简陋小屋,他忍常人所不能忍,为能身处贫穷而快乐,因此受到孔子高度赞美。 C.孔子认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D.人在贫困之中能保持快乐的心态,正确地对待生活,是很不容易的。 (2)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苦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 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阵,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①,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 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甍,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注:①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有删记)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朕家事,卿勿预知。预:预先 B.今之伽蓝,制过宫阙制:规模 C.遂罢其役 罢:取消,停止 D.常谓之国老而不名名:称呼名字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王者以四海为家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B.①武者,陛下之姓②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C.①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D.①苟利于国,岂为身谋②余不忍为此态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立子”,还是“立侄”问题上,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从母子亲情,君王与国家的关系、君臣关系、释梦等多方面劝说太后“立子”,最终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
B.狄仁杰担任宰相时,太后让他荐举人才,他直接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结果太后很满意。
C.狄仁杰要上奏请求赦免契丹的降将李楷固,狄人杰的亲属友好都劝阻他,狄仁杰却“苟
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听了他这句话,赦免了李楷固。
D.狄仁杰在世时,武太后十分信任倚重他,常常采纳他的建议,即使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
也是如此;狄仁杰去世后,武太后很悲伤,感叹朝堂空了,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5分)
2)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