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A.君辈乌足与饮 你们怎么配和我一同饮酒呢 B.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 回君有一个妻子一个儿子,但是他大都在外面住 C.予自知天不绝我,故不营 我自己知道上天不会让我活不下去,所以我不去谋生 D.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D堪:忍受
小题2:D(我)不敢过分自由随意,(怕)因此招致罪过。
小题3:D 文中没提及作者当年在酒社中与豪放少年共推回君为社长一事。
参考译文:
回君,是(我的)同乡,和我是表兄弟。(长着)深陷的眼窝,高高的鼻子,浓密的胡须。回君(很)聪明,沉溺(于)游乐,嗜酒如命。家里(原)有房屋田地,(现在)都没有了,(他家变得)极为贫穷。(他)擅长下棋,经常和别人赌博,挣到钱就用来买酒,乡亲们都讨厌他。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游戏、玩乐,特别喜欢和(他)喝酒,乡亲们因为这个规劝我说:“我们也可以(和你)一起饮酒,(可你)竟然和无赖喝酒,为什么呢?”我说:“你们怎么配(和我)一同饮酒呢?我曾见过你们喝酒,在你们喝酒的时候,心里好像有所想,眼睛好像有所注视,酒杯虽然在手里.但是心思却另有谋划,勉强笑一下,身上常常好像有很大的事情牵绊,偶尔喝醉一次,强装姿态拘谨小心。人生没有事情不痛苦,只有在举杯(饮酒)那一刻,还算是快乐的,(但你们)还不能放开胸怀,你们浅薄到何种地步了?回君却不是这样,当他想要喝酒的时候,酒忽然摆在他面前,(他)就像生病的人得到了药,就像猴子得到了果子(一样)。(他的)耳朵、眼睛一冬,思想专一;除了酒以外,再也不知道别的了。(他)悠然自得,高高兴兴,说话重复,举止错乱:‘笑口不合,(他的)身体都充满喜悦之情。和他喝酒,特别能有助于人(心情)欢畅,我因此每天(都)愿意和他(一起)饮酒。”乡亲们又说:“这个不务正业的人不照顾(自己的)家,怎么值得(你)选择呢?”我说:“回君是一个人,田产都没有了;你们有千顷良田,整天焦虑操劳,(人)还没到四十岁,(但)胡须头发都变白了。回君不照顾家庭,你们不照顾(自己的)身体,身体和家庭哪一个更亲近?回君应该嘲笑你们,你们反来嘲笑他么?”那些人无话可答。
回君(家中)有一个妻子一个儿子,但是(他)大都在外面(住),饮酒(时)就到别人家去住,不回家,每隔十天送些柴米回家,到门口大声喊:“柴和米在这里!”(说完)就离开了。他的妻子出门来取,(他)已经离开一百多步远了。(他的)腰间系一条丝囊,常常空无一钱。有时我问他说:“没钱了,(你)靠什么生活呢?”回君笑着说:“(钱)就快到了。”不久(他)有钱了,我又对他说:“不要把钱花光。”回君又笑着说:“如果不花光,(钱)一定不会(再)来。”我说:“(你)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他)说:“我从二十岁之后,(就)没有立足的土地,又不做生意,但是这个丝囊(中的钱)随着花尽就会随着来,虽然家乡遭遇水灾、旱灾,人们大多挨饿,但是唯独我像过去一样(生活)。我自己知道上天不会让我活不下去,所以(我)不去谋生。”我说:“好啊。”?
我曾经和回君以及二十多个豪放的年轻人,结成酒社。聚会时每个人(面前)放一大酒坛,比赛(饮酒),那个喝得最多的人就被推举作为社长。我喝的比较多,已经烂醉如泥,恍惚间看见二十多个人都拜倒在厅堂的下面。当时月光明亮,(大家)互相搀扶脚步踉跄(走在)湖堤上,看见江水从天边而来,(水色)晶莹耀眼,波涛拍打堤岸,汹涌澎湃,(我们)一起大声地喊叫,欢笑的声音像打雷一样。这一夜,城中的居民都不能安睡。
现在我又因为不得志(在)京城谋生,所遇到的都是富贵之人,(我)不敢过分自由随意,(怕)因此招致罪过。而且我近来更加厌恶繁华,喜欢安静地呆着,无所事事地呆坐在一间屋子里,将来酒都要戒掉,哪能像从前那样开怀畅饮呢?我的弟弟有信寄来,说(和)我(一起的)二十多个青年人都已各奔东西,只有回君家中日益贫困,(但他还是)一天比一天更喜欢喝酒。我于是感叹说:“人们都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可是)回君没有改变他的乐趣,回君真是一个贤德的人啊!”
断句参考译文:
鱼在水中游就快乐,(但如果)池塘决口,池水流干,(鱼)就会被蚂蚁吃掉。(如果)有人掌管整修它的堤防,补好它的缺口漏洞,那么鱼就可以有水并且由此获利。国家有存在的基础,人有生存的条件。国家存在所凭借的,是仁义;人生存所凭借的,是做好事。国家(如果)没有仁义,即使强大也必定灭亡;人(如果)没有行善之心,即使勇猛也必定会受到伤害。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
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元帝即位,为郎,病免,后为御史。大将军王凤以育名父子,著才能,除为功曹,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而漆令郭舜殿,见责问,育为之请,扶风怒曰:“君课第六,裁自脱,何暇欲为左右言?”及罢出,传召茂陵令诣后曹,当以职事对。育经出曹,书佐随牵育,育案佩刀曰:“萧育杜陵男子,何诣曹也!”遂趋出,欲去官。明旦,诏召入,拜为司隶校尉。育过扶风府门,官属掾史数百人拜谒车下。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复为中郎将使匈奴。历冀州、青州两郡刺史,长水校尉,泰山太守,入守大鸿胪。以鄠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辜,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坐与定陵侯淳于长厚善免官。
哀帝时,南郡江中多盗贼,拜育为南郡太守。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曰:“南郡盗贼群辈为害,朕甚优之。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之官,其于为民除害,安元元而已,亡拘于小文。”加赐黄金二十斤。育至南郡,盗贼静。病去官,起家复为光禄大夫、执金吾,以寿终于官。
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攀援,入王氏。后遂并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于咸、育,遂至丞相。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故世以交为难。
(选自《汉书 萧育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漆令郭舜殿 殿:主持
B.见责问,育为之请 见:被
C.以鄠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辜 辜:罪
D.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 隙:嫌隙
小题2:以下句子中,表明萧育为官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②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
③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④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
⑤传召茂陵令诣后曹?⑥育至南郡,盗贼静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育为漆县县令郭舜求情,结果遭到扶风太守的指责,说萧育才姑且脱身,还有什么资格替别人求情。
B.萧育不满意自已任后曹一职,想弃官而去,第二天,皇帝为了安抚他,任命他做了司隶校尉。
C.哀帝时候,江南多有盗贼,皇帝希望他能够为民除害,安抚百姓,不要拘于小节,并赏赐他黄金表示鼓励。
D.萧育为人威严勇猛,少有提升,他和陈咸,朱博是好朋友,互相举荐担任官职。可是后来萧育和朱博有了矛盾,没有延续友谊,世人为之感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官属掾史数百人拜谒车下。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
(2)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属官几百人在车前拜见,后来因为违背大将军的意图被免官。( 坐:因为; 指:意图 意思;免:被动;)
(2)皇帝因为萧育是年高并有声望的名臣,就用三公使用的车子将萧育载入宫中接受封官授爵。(以:因为;耆旧:年高有声望;策:封官授爵。)
本题解析:
小题1: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A .殿:最后。
小题2: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行为特点等的一组。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结合语境可知,①是因为他父亲的缘故做官。④ 在考核中排在第六,扶风发怒说:“你考第六名,自己才脱身,有什么功夫替同僚说情呢?”⑤ 考核萧育后给的小官职。
小题3: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
解额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分析可知,B.“皇帝为了安抚他”,文中无此信息。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坐:因为; 指:意图 意思;免:被动;(2)以:因为;耆旧:年高有声望;策:封官授爵。
【文言文翻译】
萧育字次君,年轻时因父恩荫任太子庶子。元帝登基,担任郎官,因为有病被免职,后来当御史。大将军王凤因为萧育其父之名望和他自己才能突出,任命他为功曹,升任谒者,担任出使匈奴的副校尉。后来做茂陵县令,遇到考察,萧育名列第六。而漆县县令郭舜排最后一名,被责备,萧育给他讲情,扶风发怒说:“你考第六名,自己才脱身,有什么功夫替同僚说情呢?”等到考试完毕出场,传召茂陵令任后曹,要让他汇报任职期间的情况。萧育径直走出后曹,文书跟着拉住他,萧育按住佩刀说:“萧育是杜陵的大丈夫,为什么任后曹一职!”就急步走出,想弃官而去。第二天早晨,皇帝下诏将他召入,任命为司隶校尉。萧育经过扶风府门口,官员掾史几百人在车前拜见。后来因违背大将军的意旨而免官。又担任中郎将出使匈奴。历任冀州、青州两郡刺史,长水校尉,泰山太守,进京任大鸿胪。因为鄂县有名的盗贼梁子政凭仗山势为害一方,很久未能捉拿伏法,萧育任右扶风数月之后,将梁子政一伙尽数诛杀。后来因为和定陵侯淳于长特别要好而被免官。
哀帝时候,南郡一带长江水面多有盗贼,封萧育为南郡太守。皇帝因为萧育是耆宿名臣,就用三公使用的车子将萧育载入宫中接受策命,说:“南郡盗贼成群为害百姓,我非常担心这件事。因为太守一向威望很高,所以委任做南郡太守,到任之后,只应为民除害,安抚百姓。不要拘于小节。”赏赐黄金二十斤。萧育到南郡,盗贼被消灭。因病免官,又任命为光禄大夫执金吾,在职位上享尽天年。
萧育为人威严勇猛,做官数次被免职,很少提升。小时候和陈咸、朱博为友,在当时很有名。过去有王阳、贡公是好友,所以长安有句俗话说:“萧育、朱博结友,王阳、贡公弹冠相知”,是说他们互相推荐以至显达。开始时萧育和陈咸都因为是公卿的儿子而闻名,陈咸是最早升官的,十八岁任左曹,二十多岁任御史中丞。当时朱博还是杜陵亭长,受陈咸、萧育所引荐,进入王氏门下。后来同时担任刺史、郡守、国相,到后来任九卿。朱博先任将军上卿,经历的官位比陈咸、萧育多,一直到丞相。萧育和朱博后来有嫌隙,不能善终,所以世人认为交朋友是件难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拔剑,剑长,操其室。?室:名词,剑鞘。?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动词,遭受。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贫困?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形容词,刻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俟其生芽,撒于田中?俟:等到。?
B.秧过期老而长节?老:变老。?
C.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绝:断绝。?
D.幻出早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幻:想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