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一)
2017-11-05 22:13: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①。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上戒君勿言于端乎?”严准曰:“否。”端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人,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②夫举大幸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子亦死,继迁子竞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宋史?吕端传》
【注】①军:宋代行政区域。②事见《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与:参预
B.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少:多少
C.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坚:坚强
D.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寻:寻找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保安军奏获其母。?②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③上戒君勿言于端乎?④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
A.两个“奏”字相同,两个“戒”字也相同。
B.两个“奏”字不同,两个“戒”字相同。
C.两个“奏”字相同,两个“戒”字不同。
D.两个“奏”字不同,两个“戒”字不同。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吕端身为宰相,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不论边鄙常事还是军国大计,都认为不可不知。
B.吕端认为凡是干大事业的人是不顾他的亲属的,就如当年的汉高祖对待刘太公的态度一样,因此对待悖逆之人李继迁更应如此,只是处理的方法宜更妥善些。
C.吕端认为杀人不是上策,只会徒结怨仇,令“戒凶逆”的愿望适得其反。
D.吕端善待他人的看法得到太宗的首肯。最后继迁的儿子纳款请命,不能说不是吕端计谋的成功。



2、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欲求书看? 别:另外。?
B.只昏塞不通? 恁:这般。?
C.明知行大路? 合:应该。?
D.试自睹自家? 当:理当。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平不足赡  度:估计
B.以骑从,夸徇四境假:假装
C.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良民贼:残害
D.师,市里不知。去:离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而田野民,不能皆至城邑
B.①不出田里,食有余
②甚善矣,子治东阿②吾尝终日思矣
C.①知齐州,其治疾奸急盗为本
D.①巩导之欧阳修
②斧斤时入山林?②而耻学
小题3:与“安石轻富贵,何吝也?”句式不同的一句是:(?)(3分)
A.无乃尔是过与?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3分)
②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3分)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
④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2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唐)柳宗元
得杨八①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③,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④,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⑤,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⑥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⑦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⑧;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慄。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⑨。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注释】①[杨八]名敬之,在杨族中排行第八。柳宗元的亲戚,王参元的好朋友。②[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滫,淘米水。瀡,古时把使菜肴柔滑的作料叫“滑”,齐国人称之为“瀡”。③[倚伏]出自《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为祸是福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所,祸福可以互相转化。④[小学]旧时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⑤[奋其舌]这里指对皇帝劝谏、上疏等。奋,鼓动。⑥[孟几道]孟简,字几道,擅长写诗,尚节好义,是柳宗元的好朋友。⑦[祝融、回禄]都是传说中的火神名。⑧[喙]鸟兽的嘴。这里借指人的嘴。⑨[许不吊灾,君子恶之]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0年),宋、卫、陈、郑四国发生火灾,许国没有去慰问,当时的有识之士据此推测许国将要灭亡。许,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许昌一带。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炀:焚烧
B.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衔:藏在心里
C.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黔:黑色
D.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吊:慰问?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B.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项,全都表明作者祝贺王参元家遭到火灾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②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③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⑤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
⑥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慄。
A.①④⑥B.①②③C.②④⑤D.③⑤⑥?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听到朋友王参元家里失火后,柳宗元不但不去慰问,反而祝贺,还写了这封祝贺信,为什么呢?



5、阅读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
②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
③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