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请以“种植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今年2月,52岁的浙江菜贩范国梁来到北京,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旁听生。只读过三年书的他,想重新修订先祖古籍。事实上,在北大清华等高校,旁听生数以千计,从二十岁出头到年过花甲;他们倔强地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在京过着窘困的生活,未来的出路更是渺茫…… 有人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有人认为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梦想;有人认为这是体验读书的感觉,获得读书的乐趣。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现实感较强的材料,材料内容可以概述为:
很多人去北大等高校选择旁听,本题要求对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加以阐发,可以从人和事的角度立意,赞成或反对都可。
(一)赞成:
1.从坚守梦想角度:追求梦想//(倔强地)坚守梦想//梦想引导人生//人因梦想而伟大//有梦就有希望//心怀梦想,更要付诸行动
梦想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选择怎样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是相对于无梦的人生。那些旁听者的行为之所以可贵,首先就在于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丧失了人生的努力方向,丧失了梦想和追求,随波逐流,蝇营狗苟。
2、从52岁的范国梁或者年过花甲的老人求学角度:谈勇气、毅力的重要性//追求梦想(或达到目标)需要勇气//追求梦想需要毅力
3.从清华北大旁听生求学角度:向学问跪拜//生无所息,求知不止//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体验读书的感觉,获得读书的乐趣//读书的乐趣
我们的时代很多人为什么会消散了对学问、知识的执着和热情?那些旁听者不计成败、不计得失、不惜“面子”,执着地追求知识与学问,坚守自己对知识与学问的梦想,或许正让我们在时代的缺失面前看到了一线希望,看到了一线成就大的人生格局、大的社会格局的希望。
4.从旁听生或整个事件的角度:享受过程,(快乐)在你心里//经历过,所以值得(快乐)
往往是事关利害的计较,太现实,太功利,让很多人会忍不住发问,他们那样做到底值不值得?到底有没有什么利益考虑?一件事情有没有价值,并不在那些外在功利的是否实现,乃在于自我内心是否得到充实,快乐由心而生,价值由内而外,在那些对知识学问如饥似渴地学习的日子里,尽管寂寞,内心却会很满足。
(二)反对:
5、从辩证角度:放弃不切合实际的梦想,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成就梦想的道路有多条//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
点评: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华大字典》对“敬畏”的解释:敬也,服也。敬,而生虔诚心;畏,而生戒惕心。诚恳待之,不敢有丝毫傲慢;谨慎待之,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们每个人对待自然、历史、人生、事业等等,都应怀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不容易浮躁,不容易轻忽,内心自然生养宁静、正气、庄严、崇高,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参考答案:
敬畏那些人
溪水流向江河,因为它敬畏江河的浩瀚无边;小草仰视大树,因为它敬畏大树的高大挺拔;鸟儿羡慕老鹰,因为它敬畏老鹰的鹰击长空。我敬畏那些品德高尚、心中无杂、独树一帜的人,因为他们是社会上的标榜,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榜样人物。
我敬畏司马迁,面对妻离子散,辱遭胯下之辱,仍发奋著书。常人遭受宫刑,肯定悲痛欲绝,但司马迁却顶受着奇耻大辱,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潜心研究前身心投入到著作上,终于成功了。他创作了中国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我敬畏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我敬畏文天祥,面对民族衰落,沦为阶下之囚,仍不卑不亢。面对敌人金钱和名利的诱惑,他断然拒绝。头可断,血可流,意志不能丢。他人虽已牺牲,但却洒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正气歌》便是他自身最真实的写照。
我敬畏弘一法师,面对圆寂归埃,生命消散之时,仍不忘生灵。他再三叮嘱自己的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一个碗,碗中盛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烧死。弘一法师珍爱每一个生命,即使是蚂蚁虫子。他那种内心高尚纯洁的精神,心中无杂的思想境界令我折服。
我敬畏闻一多,面对国民灾难,生命威胁之际,仍挺身而出。朋友都知道闻一多凶多吉少,劝他不要贸然出行,可他还是带着一身正气出现在反动派面前,于是,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qiāng口英勇的倒下了,面带微笑的离去了,但他传播的民主爱国思想却在中华大地上蔓延开来。他拥有文天祥一样的正气凛然,拥有岳飞似的英勇骁战,我敬畏他那坚持民主的爱国情怀。
我敬畏陈玉蓉,面对儿子肝病,自己肝脂肪多,仍消脂捐肝。那个只为救儿一命而每天暴走的妈妈。医生说他的儿子痊愈的唯一希望就是移肝,但由于她的肝脂肪过多,手术不能成功进行,但爱子如命的妈妈坚持一天只吃2个馒头,每天暴走几十公里的路程,希望脂肪能够消除。黄天不负有心人,脂肪竟奇迹般地消失了!手术顺利完成,这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我还敬畏袁隆平,钱学森,李嘉诚……他们都是一群杰出的人物,他们为社会,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铸造着财富,幸福,精神。他们以阳光般的精神作为我们的楷模,让我们再次感谢他们,感谢他们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引领我们前进。
敬畏生命
世间万物都有生命,包括一棵树,一朵花,一株草;包括一只鸟,一头猪,一条鱼,都是同我们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我们应当去尊敬它们,就像尊敬我们自己一样。
难道你希望上一秒还在同你玩耍的小狗,下一秒就变成人类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吗?难道你希望你正在露营的森林,瞬间变成沙漠吗?难道你希望清澈湛蓝的、无边无际的大海,下一秒就飘浮着令人作呕的各种鱼类的尸体吗?我想,你不会希望以上事情发生。
在刺绣中,我们不难见到大片大片的玫瑰、牡丹,但当人们将白色污染遍布天空时,当人们把工业污水排到地下后,我们却只能看到一片片枯萎的花草,全然不见他们在绣布上的风光。难道,你希望今后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栋栋高楼而没有一点绿色吗?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尽快的恢复身体的健康,大量捕捉熊,抽取胆汁,他们的身手都有一个永不愈合的伤口,利爪全被剃净,本应该在自然中尽情欢乐,展现自己威武的一面的熊,现在却在巨大的铁笼子里用惊恐的眼神看着笼外贪婪的人类,用可怕的机器刺破他们的身体,抽取他们的胆汁做成药物。难道你希望全世界只剩人类,没有一点动物的点缀,整个世界都死气沉沉的吗?
鱼在滚烫的油锅里还不忘弓起身子来保护腹中的鱼籽;母狼看到小狼被人类捕获后,独自在悬崖上悲伤的哀号;鸟妈妈狠下心让小鸟独自学会飞翔,哪怕是摔得遍体鳞伤;小牛犊知道用身体遮住屠宰刀,用含泪的眼神恳求屠夫;狗在主人遇难时,会奋不顾身的保护主人,哪怕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条走向天堂的路……这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例,都是动物的,动物不是没有知觉,没有感情的。它们和我们一样,有感情、有思想、会哭泣、会欢笑……
让我们呼吁全人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活;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人;保护植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敬畏植物,敬畏动物,敬畏生命!
心存敬畏
鸟,为什么可以在天上飞翔?人很羡慕,于是有了飞机。鱼,为什么能够在水里游刃有余?人觉得很新奇,于是我们知道了潜艇。人类的先祖,曾经蜷居于洞穴之内,树叶裹身,与自然万物同生共处,与天地万象亲密接触,对自然界充满着敬仰与赞美,对动物界充满着膜拜与信服,对一切生命、生灵充满着敬畏之情。他们和平共处,相互依存。
而当我们汇聚了天地之精气,承载了自然之光华,以站立的姿态爬上了生物链的顶端,在走向自我文明的演变中却渐渐疏离了自然。于是,冷血、凶狠、残冷便记录在了人类文明的词典中。
动物以死亡的方式接近人类,人类却以遗忘的方式抛弃过去。在优胜劣汰、适着生存的游戏规则中,人类越来越不信赖自己,以致于彼此之间需要一段段关系来不断地验证与固定。然而,这关系往往太过脆弱,不堪一击,以致于我们徘徊在不断地伤害与受伤的边缘。
曾几何时,人类是如此自信:在人定胜天的口号声中,我们削山、填海、围湖、造田,林立的工厂覆盖了田园牧歌,钢筋水泥盘剥了绿色大地,潜水艇开进了龙王的殿堂,宇宙飞船驶向了嫦娥的枕边。人类变得为所欲为,认为自然界不再神秘。可正当人类沾沾自喜地享受着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洪水、火灾、地震、干旱、沙尘暴,还有许多来不及取名的疾病,伴随着自然界的种种惩罚不期而至。人,是应该心存敬畏的。
心存敬畏,就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心存敬畏,就是要有战战兢兢的体察心情;心存敬畏,就是要有小心翼翼的戒惧意念;心存敬畏,还应该有如负泰山的神圣责任。因为心存敬畏,我们三思而后行,不再莽撞;因为心存敬畏,我们审时度势,永远谦逊平和。
人类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战胜了自然,而在于不断地克制自己。“人定胜天”不过是人类极其无知的盲目自大,“天意难违”则更是人类懦弱胆怯的搪塞借口。茫茫宇宙,孕育了世间纷繁万物;滚滚红尘,蓄养了人间万千生灵。所有的困惑,不过是人类内心的嗔念所起,事因何起,也能因何而灭。人,是应该心存敬畏的。
只有心存敬畏,才可能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审视、自我约束和自我节制;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够抵制和克服困惑、困难、诱惑、犹豫、踌躇和羁绊。心存敬畏,让我可以和自己对话;心存敬畏,让我们的生命疆域更加宽阔;心存敬畏,让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得以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越走越远。
本题解析:材料作文审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诚恳待之”、“谨慎待之”(怎么做),这样做可以“不容易浮躁,不容易轻忽,内心自然生养宁静、正气、庄严、崇高,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会怎样),敬畏“对待自然、历史、人生、事业等等”(是什么),不宜都写,而应该选择其中之一写作,化大为小。立意: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敬畏大师学者;敬畏生命,珍惜生活;敬畏崇高的事业,为理想而全力以赴。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拼命奔跑的人,向着一个一个的新目标拼命奔跑,慌不择路,踉踉跄跄;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才发现爷爷奶奶塞在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的差不多了。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
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应关注三个方面。第一,注意比喻。“我们现在的社会” “向着一个一个的新目标拼命奔跑”比喻“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 爷爷奶奶塞在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比喻“传统的美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等”。第二,注意关系。要强调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的美好的思想、道德;不能只谈继承传统文化。第三,注意要求,联系现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思想,如何在现代化的发展中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是值得思考的有价值的话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70分)
喜鹊每天都为大树唱颂歌:“您长得多么高大,多么挺拔!您的枝叶多么繁茂!”这歌声使大树深深地陶醉了。一天,正在酣睡的大树被一阵“当、当、当”的响声惊醒了。原来是一只啄木鸟不停地用它那又尖又硬的长嘴啄着树干。“啄木鸟,你吵得我心烦意乱,啄得我皮肉疼痛,快滚开!”啄木鸟含着泪水飞走了。从此以后,大树成了蛀虫的乐园,树干几乎被蛀空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它在痛苦的呻吟中倒下了。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忠言逆耳利于行
英国的大哲学家培根曾指出:“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到的光明闭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干净·纯粹。”是的,在生活中,常有人批评自己,给自己提个醒,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良药苦口利于病,意思是说,药虽然是苦的,却有利于我们恢复健康。我们对待批评也是一样,要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正确对待批评,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找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不足,并加以改正,使自己变得更好。
到这儿,我想到了金庸对待批评的态度。王朔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我看金庸》一文,对金庸的武侠小说加以猛烈的攻击,将金庸小说与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四大天王合称为“四大俗”。金庸先生面对批评却平静地说:“毁誉是人生的常事,不足为奇。王朔先生的批评,或许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的能力所做不到的,限于无力,那是无可奈何的了。”又说:“我很感谢许多读者对我小说的热爱和热情。他们已经待我太好了,也就是说,上天已经待我太好了。既然享受了这么多的幸福,偶尔给人骂几句,那是命中该有,不会不开心的。”
这就是金庸对待批评的态度,要虚心接受批评。赞美是鼓励,批评是督促,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对待善意的批评,我们应该虚心接受。
批评的目的是纠错,批评是纠正错误的一种良好方式。别人指出你的错误,不要以为那个人是针对自己,才会专门挑出你的错误来做批评。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检讨自己,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批评,我们要虚心接受。
忠言逆耳利于行
有人说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搀扶,是错误道路上的一句逆耳忠言。在遭遇事物的百般挫折时,常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在你陷入困惑的泥潭时,良友的一句逆耳忠言便显得尤为重要。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如此,若不知自身之过,又何来改正,以至于受人敬仰?这边需要身边的良友来提醒你,一旦知错改正,那么自身原有的人格光辉也会散发出来,任不失君子风度。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良友逆言的益处。
沿着历史的河流回溯,在江之南隅,吴军帐内。若非鲁肃直谏,又何来智勇双全的一员大将?又何来后来再遇吕蒙时“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呼”的惊叹?又何来吴国数载不败的强盛?归期所与,若是没有鲁肃劝其观书研兵的建议,中国青史上记载的不过是一介莽夫罢了。在过去,直言将领不识大字是对武将的侮辱,但是吕蒙却接受改正了自己的不足,以至于改变了他的一生,甚至是改变了一时吴国的兴衰。可见逆言的价值所在。
聚焦当代,现代社会中,亦不乏能够每日自我反思的智者。任何一个团体,都离不开最基础的群众。同样的领导制度,不同的领导者一个独裁一个采纳众人之意,往往会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家庭之间,在企业之间,甚至在国家之间,这一定律都普遍存在,要么昌盛兴旺下去,要不只有衰败与分裂。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存在百战百胜的人。失败过后,只有真正能走向成功的智者才能看清客观因素下掩埋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改正。而大多数人却只看到与红尘诱惑相依的客观因素,为下一次的失败也找到了理所当然的借口。在欧美国家,人们常常有做礼拜的习惯,他们站在宁静的教堂里,回忆过去一周的作为,对有不满足的的默默祈祷,有做错的就诚心忏悔。在这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看清事态最深处的本质,杜绝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欧美国家人民素质较高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认识自身错误的重要性。但是正因为环境的不同,在我们身边很少有这样的时间和地点,那么我们便需要他人帮助我们看透那趋于灵魂之中的私欲,嫉妒,顽固,懒惰等情感所化成的重重烟雾,让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而旁人的逆耳忠言无疑是最有效快捷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旁人指出你的不足,虽然逆耳,但无疑也是改变我们最有效的一道良方。
本题解析:
从大树的角度切入。人们都会犯大树一样的错误,喜欢别人的奉承,讨厌别人的批评。其实,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应该放下身段,听一听别人善意的批评。甚至是冷嘲热讽,如此,就会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言行, 从反思中得到益处,修正自己的生活航向,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
从喜鹊的角度切入。适度的鼓励、赞扬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多地、不合情理地,甚至为了自己的某种私利,一味地赞扬别人,并不是件好事。对自己而言,是自私、虚伪的表现,对别人而言,是纵容错误,是让人回避错误 ,从而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以致坠入深渊。
从啄木鸟的角度切入。生活中需要讲真话的人,需要敢于一针见血提意见的人,生活中“啄木鸟”带给人们的“噪音”,虽然“痛苦”,却能矫正错误、“治病救人”。生活中的“啄木鸟”也常常会被误解、被骂走,然而,一只坚持真理的“啄木鸟”,不会、也不应该因为不公正的待遇而放弃自己的职责和原则。
创新思维立意:“批评要看对象,讲方法”。 啄木鸟给大树治病反而遭骂,它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与方法,看是不是有不当之处。你看它,不把脉,不问诊,甚至连个招呼也不的,一上来就“当、当、当”地个啄个不停,怎会不让大树生气呢?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犯啄木鸟一样错误、,批评学生,指责孩子,反而让他们讨厌,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