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A.①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②作《师说》以赠之 B.①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①此立志之最先者也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D.①援笔书所欲言②若属且皆为所虏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①起初没有固定的目标,也不期望一定能射中的人,君子与他断绝往来,不和他结为朋友,因为他没有志向。(4分。“期”、“绝”、“偶”、“以”各1分)
②“立志不分心,就能全神贯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2分。“乃”、“此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式各1分)?③(子厚)写作诗文,文笔或汪洋恣肆,或深厚凝练,其造诣可谓博大无有止境,却(只能)独自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4分。“为”、“泛滥停蓄”、“涯”、“肆”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谕:通“渝”,改变)
小题1:(A项①②两个“以”均是表目的的连词,“来”。B项①是助词,表语气;②是兼词,“在那里”。C项①是助词,表判断;②是助词,用于句中,表示语气略顿或延缓。D项①所字结构;②表被动)
小题1:(③阐明了实现目标的途径,⑥是作者对黄济的劝告)
小题1:(并非强调“善教”的重要性,而是强调“立志”的重要性)。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你们)曾经看过射箭吗?靶心,是射箭的人所确立的目标。于是挑选好你的弓,修直你的箭,蓄养你的精神,积攒你的力量,站正你的身子,遵守射箭的方法,面对箭靶。拉弓一定要拉满,瞄准一定要仔细,发射一定要果断,以求射中靶心罢了。如果靶心没有树立,就没有专一的方向,那么,即使有好的弓箭、强大的力量,也会一片茫然,不知(箭)要往哪里发射呢?更何况那些放松弓弦来游戏,随
意地把箭发射出去,开始没有固定的目标,也不期望一定要射中靶心,这种人,君子是要和他绝交、不和他交朋友的,因为他没有目标。
善于学习的人,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大概能够稍微有些警惕了吧!求学的人要想达到圣贤的境界,就像射箭的人追求射中靶心一样。不以圣贤作为目标而学习的人,这就是不设置靶心而射箭的人。志向(如果)没有确定,就像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漂浮不知抵达的地方(或不知要到达哪里)。这种人不沦为荒诞无知的人,大概很少吧!这是立志的最首要因素。?
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就要追求实现目标的方法了,这尤其是没有志向的人所不能做到的。所以拜师、交友,读书、探究事理,都是实现目标所应做的事情。于是,平时家居没有事情的时候,这份志向不曾懈怠过;处理事情、待人接物的时候,这份志向不曾混乱过;生活安逸处境顺利的时候,志向不要因之而丧失;身处患境、心情忧郁的时候,志向不因之而屈服,一定要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才罢休。这就是立下志向始终不要改变啊。
所以如果立下了志向,即使是想成为圣人也是可以实现的。古人说过:“有志向的人,事业终究会成功。”又说:“用心专一,不分心,就可以聚精会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立志,即使细小的事,也没有成功的道理,何况做学问这么大的事呢!从前孔子凭借天生智慧的资质,他开始求学的时候,还一定要谈到志向,更何况我们这些特别愚昧无知的小人物呢?一定不能不把重视立志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来对待啊,慎重啊。?如今大司寇的上士开封浚仪人黄先生善于教育子女,温和但有规制,严格却没隔阂。曾经让他的儿子黄济也跟从我学习,黄济请求我给他的书斋题字来勉励自己,因此我写了“尚志”两个字送给他。有一天他暂时回到家乡,又来请我(就斋名)写一篇说,我提笔写出我想说的话,不感到黄济的要求是烦扰。黄济也啊,还是想想(怎么)立志吧。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送杨少尹序
韩愈
昔疏广、受①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②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①疏广、疏受:西汉兰陵(今山东枣庄市东)人,疏广曾为太子太傅;疏受是疏广的侄子,同为太子少傅。②《鹿鸣》:《诗经·小雅》的篇中,是宴宾客时所用的乐歌。后人以举人登第而宴,称鹿鸣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道都门外——祖:祭祀路神后,设宴送行。
B.又为歌诗以劝之——劝:劝说。
C.白以为其都少尹——白:启奏。
D.没而可祭于社者——没:通“殁”,死亡。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一旦以年满七十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迁叱之
B.①然吾闻杨侯之去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①丞相有爱而惜之者 ②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①其在斯人欤 ②吾其还也
3.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对杨巨源敬佩之情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B
2.B
3.C
4.D
5.(1)汉代的史书已经记载了他们的事迹,后世的擅长画画的人又将他们的事迹画成图画。
(2)京城的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跟着唱和。
(3)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为榜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少以明经擢第。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殁。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璟以为不可,上书曰:“丰州控河遏贼,实为襟带,自秦、汉已来,列为郡县,田畴良美,尤宜耕牧。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徙百姓就宁、庆二州,致使戎羯交侵。贞观之末,始募人以实之,西北一隅,方得宁谧。今若废弃,则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朝廷从其言,丰州复存。
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入自洪源谷,将围昌松县。休璟以数千人往击之,临阵登高,望见贼衣甲鲜盛,谓麾下曰:“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乃被甲先登,与贼六战六克,大破之。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因宴屡觇休璟。则天问其故,对曰:“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之。”则天大加叹异。
休璟尤谙练边事,自碣石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长安中,西突厥乌质勒与诸蕃不和,举兵相持,安西道绝,表奏相继。则天令休璟与宰相商度事势,俄顷间草奏,便遣施行。后十余日,安西诸州表请兵马应接,程期一如休璟所画。则天谓休璟曰:“恨用卿晚。”又谓魏元忠及杨再思等曰:“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
寻转太子右庶子,依旧知政事。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时尚宫贺娄氏颇关预国政,凭附者皆得宠荣,休璟乃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因以自达。休璟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托求进,为时所讥。?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超:破格
B.丰州控河遏贼遏:阻止
C.隋季丧乱,不能坚守季:末了
D.致使戎羯交侵交:交往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唐休璟熟悉边防或致力边防安定的一组是(3分)(?)
①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
②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
③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④程期一如休璟所画
⑤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
⑥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
小题3: ①②③? B. 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今若废弃,则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
(2)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今天如果废除丢弃(丰州),那么会使黄河旁边的土地重新被贼寇所占有,灵、夏等州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这对国家的安定是不利的。(2)景龙二年,唐休璟退休在家,身体和精力虽然已经衰退,但获取功名之心却更加强烈。
本题解析:
小题1:“交”是“交互”“交相”的意思。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致使戎羯交侵”,解释为“交往”文意不通。
小题2: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唐休璟”性格特征是“熟悉边防或致力边防安定”,②是战争的结果,主体是吐蕃;⑥是武则天对唐休璟熟悉边防事务的肯定和赞扬。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他在很短时间草草地写出了奏章”错,第四段中“俄顷间草奏”中的“草”是“起草、草拟”的意思,即“写好奏折”。选项重点词翻译错误。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重点词语:(1)若——如果,废弃——废除丢弃,傍——旁边,安业——安居乐业(被动句)。(2)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进取——获取功名,弥——更加。
【参考译文】
唐休璟是京兆始平人。年轻时考中明经科。调露年间,单于突厥背叛朝廷,都督周道务派遣唐休璟领兵在独护山打败了叛军,斩杀俘虏了很多叛兵,唐休璟因此被破格授予丰州司马。
永淳年间,突厥围攻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死。朝中商议要撤除丰州,把百姓迁移到灵、夏二州,唐休璟认为不可以,上书说:“丰州控制扼守黄河,阻止敌人,确实是襟带险要之地,自秦、汉以来,设为郡县,田地肥美,尤其适宜耕作和放牧。隋末丧乱,不能坚守,便迁徙百姓到宁、庆二州,致使戎人、羯胡交相侵入。贞观末年,开始募集人口充实这一地区,西北一隅,才得以安宁。今天如果废弃,那么会使靠近黄河的地区重新被贼寇所据有,灵、夏等州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这对国家的安定是不利的。”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丰州又保存了下来。
久视元年秋天,吐蕃大将熬麹莽布支率领数万骑兵进犯凉州,从洪源谷侵入,将要包围昌松县。唐休璟统率数千人前往迎击,来到阵前登高观察敌情,看见敌兵穿的铠甲颜色鲜艳,便对部下说:“自从钦陵死去,赞婆投降之后,麹莽布支新任敌兵首领,想要炫耀武力,所以他国内的权贵子弟随从而来。人马虽然貌似精良,却不懂得军事,看我为诸君攻取他们。”于是唐休璟披甲上马,抢先冲入阵地,与敌人六战六胜,大破吐蕃军队。此后,唐休璟入朝,吐蕃也派使者来求和,在宴席上吐蕃使者多次偷看唐休璟。武则天寻问是什么缘故,使者回答说:“去年在洪源交战时,这位将军雄猛无比,杀了我们很多将士,因此想记住他的相貌。”武则天大加赞叹。
唐休璟尤其熟悉边防事务,从碣石向西越过四镇,绵延万里,山川要害,他都能记在心中。长安年间,西突厥的乌质勒与诸蕃不和,起兵相争,安西通道断绝,表奏相继上报朝廷。武则天命令唐休璟与宰相商讨事态,顷刻之间草定奏章,武则天便批准施行。十几天后,安西各州上表请求接应兵马,行程和日期与唐休璟所估计的完全一致。武则天对唐休璟说:“只遗憾重用你太迟了。”武则天又对魏元忠及杨再等人说:“唐休璟熟悉边防之事,你们十人也比不上他一人。”
不久唐休璟改任太子右庶子,依旧主持政事。景龙二年,唐休璟退休在家,身体和精力虽然已经衰退,但获取功名之心更加强烈。当时尚宫贺娄氏经常干预国政,依附她的人都得到恩宠和官位,唐休璟便让儿子娶了贺娄氏的养女为妻,借以使自己的官运通达。唐休璟年过八十,却还不知满足,依托权贵以求晋升,被当时的人所讥讽。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