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10 21:37: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解答要点: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以声写静或反衬 (2)解答要点: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8分)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①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小题1:诗人孟浩然与_______齐名,同为唐代_______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____________。(3分) 小题2: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 B.颈联写远眺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 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 小题3: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王维?山水田园?咏史怀古诗 小题1:C 小题1: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自己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无所作为,死后难免如羊祜所说“湮灭无闻”。想及于此,诗人不免黯然神伤。
本题解析: 小题1:3分,每空1分。 小题1:2分 小题1:理解诗旨离不开知人论世,故有时细读注释十分重要。本题注释就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作者写诗时的境况、羊公碑的典故。3分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末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
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短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栈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椅。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滑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困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硕鼠
硕鼠硕鼠,无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②。逝将去③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④。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①无,毋,不要。②三岁,多年。贯,侍奉。莫我肯顾,不肯照顾我。③逝,通“誓”。去,离开。④所,处所。
1.“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这两首诗歌中哪里运用了这些手法?请引用具体诗句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这两首诗的主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赋为直陈其事,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直接写劳动的场景;比是打比方,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将统治者比喻成大耗子;兴是用另外的事物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如“河水清且涟猗”,引出后文的不平之气。
2.这两首诗在主旨上的共同之处是对统治者的剥削进行了批评、控诉。不同之处是批判的程度有所不同,《魏风﹒伐檀》只是对统治者的不劳而获进行了质问,表达了愤懑之情《硕鼠》对统治者的讽刺更为辛辣,否定更为彻底,并且表达了“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的决绝之心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0~21题(7分)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20.请分析首句“竟”的表达效果。(3分)
2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20、“竟”是“最终”之意,诗人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和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2分)一个“竟”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1分)
21、三、四句运用拟人、对比、象征手法(2分)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一边却是夏云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在作自我欣赏。表现了作者对见死不救的夏云的憎恨以及对“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抨击。(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 ——《四库全书》?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
参考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