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三)
2017-11-10 21:42: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①,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维岳故贳之? 贳:赦免? B.累昼夜不能寝食? 累: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溃:被攻破? D.慎毋以示世也?慎:小心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 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④避将何之?吾死耳? ⑤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为杨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C.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 译文:? (2)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 译文:?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赡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国人。赡思生九岁,日记古经传至千言。比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门,由是博极群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故其年虽少,已为乡邦所推重。延祐初,诏以科第取士,有劝其就试者,赡思笑而不应。泰定三年,诏以遗逸①征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时倒剌沙柄国,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倒剌沙屡使人招致之,即以养亲辞归。至元二年,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戚里有执政陕西行省者,恣为非道,赡思发其罪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及分巡云南,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远藩为之震悚。三年,除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即按问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赃罪,浙右郡县,无敢为贪墨者。复以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童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使民力日耗,契勘②嘉兴一路,为数已二千七百,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庶以少宽民力。朝廷是之,即著以为令。赡思历官台宪,所至以理冤泽物为己任,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然未尝故出人罪,以市私恩。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有妇宋娥者,与邻人通,邻人谓娥曰:“我将杀而夫。”娥曰:“张子文行且杀之。”明日,夫果死,迹盗数日,娥始以张子文告其姑,五府官以为非共杀,且既经赦宥,宜释之。赡思曰:“张子文以为娥固许之矣。且娥夫死及旬,乃始言之,是娥与张同谋,度不能终隐,故发之也,岂赦可释哉?”枢密判官曰:“平反活人,阴德也。御史勿执常法。”赡思曰:“是谓故出人罪,非平反也。且公欲种阴德于生者,奈死者何!”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其审刑当罪多类此。十一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四。谥曰文孝。?(节选自《元史》卷一九O) 【注】①遗逸:指遗才。②契勘:查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赡思发其罪而按之按:考察 B.然犹杖其私人。私人:亲信 C.平反大辟之狱狱:案件。 D.且既经赦宥,宜释之宥:宽恕
| 小题2:以下信息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赡思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①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②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③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④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⑤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⑥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赡思淡泊功名。延祐初年,皇帝下令科第取士,有人“劝其就试”,他只是笑笑而已。 赡思不攀附权贵,当时擅权的倒剌沙多次让人去请他,他都以奉养父母而告归。
B.赡思自幼好学,九岁时已能每天记诵古代经典文章达千言,二十岁左右,师从名儒王思廉,博览群书,并付之实践;所以,他虽然还年轻,但已名著乡里。
C.赡思为政正直,为整顿吏制作了许多具体工作;赡思历任司法部门官职,以伸冤昭雪为己任,先后平反多起冤狱,“宋娥案”即是其中的典型案件。
D.赡思体察民情。他曾到嘉兴深入调查,发现逃避官府徭役的达二千七百人之多,于是建议将他们遣返乡里,让他们供纳国家赋役,以减少其他民众负担,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泰定三年,诏以遗逸①征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
答:
?(2)平反活人,阴德也。御史勿执常法。
答:
?
3、单选题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
4、阅读题 阅读以下选段,回答问题。
义 田 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既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族之人瓢囊为沟中饥者,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无可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注释:范文正公,即范仲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主:主持、管理
B.仕而居官者罢其给罢:停止
C.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敝:损坏
D.是皆公之罪人也是:这些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范仲淹“美德”的一组是
①平生好施与?②嫁娶婚葬,皆有赡
③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④公既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⑤予尝爱晏子好仁?⑥公之忠义满朝廷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记述了范仲淹乐善好施、救济族中穷人的事迹,他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个志向,直到做大官后才得以实现。
B.范仲淹去世时,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但他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给了子女。
C.范仲淹认为办“义田”的举措比晏子的行为更接近孟子的要求,并且他的做法要更高明、更有远见。
D.作者在极力赞颂范仲淹义举的同时,也斥责了那些身居高位、享受厚禄却只顾自己的达官贵人。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3分)
(2)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3分)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山川相缪/举匏樽以相属/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物各有主/而未尝往也/举酒属客
C.夙遭闵凶/杯盘狼籍/逝者如斯
D.知不可乎骤得/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