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一)
2017-11-10 21:42: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翻译下列句子(8分)
(1)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九牛坝观抵戏记
彭士望

  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幼生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鍪者,水桴楫者,咸停释而聚观焉。
  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但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妇登场,如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是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拜起如前仪。儿下,则又承一木槌,槌长尺有半,径半之。两足圆转,或竖抛之而复承之。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
  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乃接木为跷,距地约八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手持一竹竿,两头载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伛行,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为时最久,可十许刻。女下,妇索帕蒙双眉,为瞽者,番跃而登,作盲状,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晃似战惧,久之乃已;仍持竿,石加重,盖其衡也。
  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毛发竖,目眩晕,惴惴唯恐其倾坠。叟视场上人,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齐栗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惨淡攻苦,屡蹉跌而不迁,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至精熟不失毫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庄所称僚之弄丸、庖丁之解牛、伛偻之承蜩、纪渻子之养鸡;推之伯昏瞀人临千仞之蹊,足逡巡垂二分在外;吕梁丈人出没于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之间,何莫非是?其神全也。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甚矣,习之能移人也!
  其人为叟言:祖自河南来零陵。传业者三世,徒百余人。家有薄田,颇苦赋役,携其妇,与妇之娣姒,兄之子,提抱之婴孩,糊其口于四方,赢则以供田赋,所至江、浙、西粤、滇、黔、口外绝徼之地,皆步担,器具不外贷。谙草木之性,捃摭续食。亦以哺其儿。
  叟视其人,衣敝绽,飘泊羁穷,陶然有自乐之色。群居甚和适。男女五六岁即授技,老而休焉,皆有以自给。以道路为家,以戏为田,传授为世业。其肌体为寒暑风雨冰雪之所顽,智意为跋涉艰远人情之所儆怵磨励,男妇老稚皆顽钝,儇敏机利,捷于猿犹猱,而其性旷然如麋鹿。
  注:(1)彭士望(1610—1683年),字躬庵,一字树庐,南昌(今江西南昌)人。(2)抵戏:古代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也泛指杂技。
1.对下列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江左:江南
B.皆暇整从容而静/暇整:镇静
C.私富贵,以自其身与名/贼:偷窃
D.所至江、浙、西粤、滇、黔、口外绝徼之地/绝徼:边疆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良久下/观于大海,知尔丑
B.咸停释而聚观/有鲋鱼
C.传业三世,徒百余人/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
D.盖志凝其气/禹以治,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杂技艺人仰卧竖足承物、走独木桥、踩软索等高超技艺生动逼真的描写,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作者说这样的表演,在他老家和江东一带有时也有的,甚至高跷有一丈多高的,表演者在上面不但能踩了它行走,还敢跳舞。
C.作者不仅对杂技艺人艰辛的漂泊生涯流露出深切的同情,而且对他们的长年冲寒暑、冒风雨、踏冰雪,在艰难跋涉中所磨炼出来的意志、体魄和“旷然如麋鹿”的淳和豁达的性格,表现出钦羡之意。
D.作者认为杂技演员之所以有那么精湛的技术,是因为他在表演时镇静自若,心志专一,屡次失败而不动摇,直至能将最险阻的工作简单化,这种议论极富哲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肌体为寒暑、风雨、冰雪之所顽,智意为跋涉、艰远、人情之所儆怵磨砺。(选自《九牛坝观抵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选自《庄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卒于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选自《庄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宫东,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教化。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陨首:头落地。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宦达:官职显达。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的的确确。
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朝廷对李密的“恩情”的一项是(? )
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⑥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文章节选部分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一句.表面看是对晋武帝的赞颂,实际上是对晋武帝的最大嘲讽。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句中,“切”“峻”“责”都准确鲜明地刻画了当时晋武帝的心态。
C.“臣欲奉诏奔驰”句中的“奔驰”用得绝妙,它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希望赴京效劳的心情。
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祖母大限临头,这也是是作者无法奉诏的原因。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至于颠覆,理固宜(这样)
B.不出,火尽(而且)
C.今以钟磬置水中,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
D.方其系燕父子组(介词,用)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中车府令赵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囚蒙恬于阳周,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欲以灭蒙氏。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二世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其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选自《史记·卷八十八》,有改动。
扬子《法言》曰:“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二》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师于外十余年?暴:使曝露
B.行出游会稽?行:巡视,巡察
C.秘之,群臣莫知?秘:保守机密
D.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卒:通“猝”,突然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地形,用制险塞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臣受诏行法于将军
勾践说于国人曰
C.乃吞药自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恬,信任并赏识他的才能。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被誉为忠信大臣。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争宠的。
B.太子做皇帝后,赵高得宠,日夜毁谤蒙恬,搜罗蒙恬的罪过,检举弹劾蒙恬。看来,赵高一定要置蒙恬于死地。
C.面对使者,蒙恬说自己不能够逃避罪责,是自己因忠心规劝而死,但他还是希望陛下能替黎民百姓着想,找到一条应遵循的正确道路。
D.从蒙恬的祖先到蒙恬,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有三代。如今蒙恬带兵三十多万,虽然蒙恬被囚禁,但是,蒙恬的势力足够背叛朝廷。
14.下列对司马迁、扬子、司马光对蒙恬的评价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世皇帝赐蒙恬死罪,蒙恬认为他的罪过是在修筑长城时截断地脉。司马迁对蒙恬的认识持反对态度。
B.扬子认为:蒙恬修筑长城,奴役百姓,死尸遍野,虽然他对君王忠诚,但他的忠诚不足以让他担任相的职位。
C.司马光认为:蒙恬是一位不仁之人,因为他帮助皇帝暴虐天下,调用大量人力修筑长城便是明证。
D.对于蒙恬的“忠诚”,扬子、司马光持肯定态度,司马迁认为是“阿意”。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
答:?

(2) 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答:?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