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2017-11-10 21:45: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绝句
宋·道潜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注】①欸语:鸟叫的声音。②道潜和苏轼、秦观诸人相友善。苏轼在思想上倾向于旧党,曾以诗讽刺新法而获罪;道潜也曾因写诗讽刺时政而被勒令还俗。
(1)这首诗表面写高岩之鸟,实则是一首讽刺意味十足的政治抒情诗。试问,“高岩之鸟”“百舌黄鹂”分别代指哪两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是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小题1: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5分)
小题2:诗中第四句“日光穿竹翠玲珑”,有人认为这句景色描写实在妙极,但也有人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你觉得哪种更好?请说明理由。(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8.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分)
9.“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6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邯郸道上
宋荦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注:唐《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自叹穷困,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
小题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小题2:简析“卢生”在诗中的作用。(4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