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11-10 21:54: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 小题1:孔子提倡“正名”的目的是什么?(2分) 小题2:结合上述《论语》和《礼记》的选文,你认为“礼”的作用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正名”是为了复兴礼乐,并使刑罚得当,这样,百姓的行为才能有规范,社会才有秩序。 小题2:使百姓行为规范;使人人有尊严,相互尊重;使社会安定和谐。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从下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来看,如果不“正名”则会导致“礼乐不兴”、“刑罚不中”、“民无所措手足”。从这点来看,孔子提倡“正名”的目的就很容易理解了。 小题2:此题要从文中找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如“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尊人”等就表现了“礼”能让社会安定、相互尊重。从《论语》中的“所措手足”可知,有“礼”还能使百姓行为规范。 【译文】人们有了礼的规范,社会便得以安定,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所以说:“礼,不能不学啊!礼的实质在于对自己卑谦,对别人尊重,即使是挑着担子做买卖的小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更何况富贵的人呢?身处富贵而懂的爱好礼,就不会骄横过分,身处贫贱而知道爱好礼,那么志向就不会被屈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之二虫又何知 C.楚之南有冥灵者 D.汤之问棘也是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B.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 C.所以遣将守关者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和例句都是“用来……的”,其他三项都是“……的原因”的意思。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料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按次序?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知道、懂得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作动词,灭族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使……安宁 乐琴书以消忧 以……为乐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没有 盘盘焉, 囷囷焉 ……的样子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谦语,表敬意 D、才能不及中人 平常的人 不抑耗其实而已 它的实际情况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今山东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18分)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伍,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畜薄酿,每朔望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翼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醉矣。薄莫,先生酒解,而公犹僵卧,气息然,呼之不醒,大惊,邻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技矣。”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惟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窍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进,山益深,失路。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上。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顷闻巨啸,四山响震,林泉战栗。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先生自为必死,叹曰:“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 及反,亡是公犹未醒。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灸之。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长者曰:“公本无疾,老朽何功之有?”先生以金帛奉长者,辞不受,曰:“吾家世业医,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余岂好货贾哉?”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复留兼旬而后别,惟不敢纵饮矣。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莫,先生酒解莫:通“暮” B.微司命,孰能生之微:没有 C.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速:迅速 D.艺桑麻五谷以为生艺:种植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惟读书是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故人过我而死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D.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今君乃亡赵走燕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朝廷多次授官,他都不愿意上任;亡是公向来与乌有先生友善,分别一年了,非常想念,就跑去拜访他。
B.两个老头相见后非常高兴,亡是公喝得酩酊大醉,呼之不醒;乌有先生无计不施,最后和妻子合计,要亲自去请子虚长者来救治。
C.作者设置乌有先生在请子虚长者的途中遇到老虎这一情节,意在突出行途环境恶劣,衬托乌有先生救治朋友不怕艰险的优秀品质。
D.这篇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朋友有难处应倾力相助,同时做事应量力而行,力求避免给他人添加麻烦。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长 者 诊 之 曰 是 非 疾 也 困 于 酒 耳 酒 出 中 山 一 醉 千 日 若 习 饮 之 故 无 异 此 翁 他 乡 客 安 能 胜 此 杯 杓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
(2)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竟,竟然,副词
小题1:A
小题1: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
小题1:(1)您的话很符合我的想法,如果能让他活下来,我为什么还吝惜自己这把老骨头?如果有什么灾祸,我本来就应该不推辞。
(2)亡是公苏醒过来,他感谢道:“承蒙长者让我活下来,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大恩大德,我怎么能够报答得了?
本题解析:
小题1:速: 邀请
小题1:A.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指示代词? B.转折/递进? C.宾语前置/取独
小题1:应该是“亡是公没有接受拜官”
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能力,结合句意断句。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