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点绛唇·送李琴泉
吴大有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添愁绪。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
1.“点绛唇”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宋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两句起笔,过去欢乐地在此相逢,而眼下分手又是在这同一个地方;以逢君的快乐衬托送君的悲哀。
B.下片“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承接上片结句的句意,写出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无限愁思。
C.“香冻”,香凝也。从“香冻”和“梨花雨”可见此时正值秋天。
D.这首词虽然短小,但意蕴丰富。尤其是“压”、“暮”、“寒”等字,凄伤婉转,与词人伤离惜别的凄凉之情融为一处,深远哀婉,十分动人。
3.“断肠”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借用意象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牌名
2.C
3.“断肠”:离别时的凄婉哀伤;能够抓住具体的意象,分析言之有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小题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读第二、三两联,作者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的感情的?(4分)
第二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3分)
小题1: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2分)
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2分)手法答出一点即可给一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回答此题要结合尾联“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以及题干中的关键词“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知人论世,得出情感。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首先答出借景抒情、借代的手法,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最后回答情感。对着,向着;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与诗的三、四句“乱云低薄暮, 急雪舞回风”相应和。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李愬①仆射二首(其一)
王建
和雪翻营②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③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注】①李愬:善骑射,有谋略。元和九年,吴元济据淮西叛乱。元和十二年十月,李想率精兵乘大风雪夜袭,攻入蔡州,生擒吴元济。此诗即咏其事。②翻营:全营。③火号:举火报警的信号。
1.这首诗描写了唐军的一次军事行动。从诗中看,这次军事行动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规模浩大、雪夜奇袭、军纪严明、大获全胜。(意对即可)
2.表达了对指挥这次战斗的李想和骁勇善战的唐朝将士的赞美之情。主要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前两句以环境的恶劣来衬托唐朝将士,同时,以“马无声”来衬托军纪严明。后两句没有写攻城部队如何英勇战斗,而是选取了一个“遥看”的镜头来描写:后续部队还没有投入战斗,先头部队已经大获全胜了。这就衬托出了将士们的骁勇。(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青玉案》词上片中“凌波不过横塘路”语出三国?(填写作家名)的《洛神赋》中:“?,罗袜生尘”
(2分)
(2)《青玉案》整个上片最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一个女子,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词都堪称写“愁”的经典,尤其是下阕的渲染,有人评价说贺铸词中的“愁”要比李后主词中的“愁”渲染得更充分,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并请说明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曹植?凌波微步(2分)
(2)虚实结合?美丽却又寂寞、美好年华虚度?寄托了词人自己沉沦下僚,一辈子不被人知重的无奈之情(3分)
(3)(5分)提示:同意,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1分,写比喻也可)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用连天的烟草写出愁的无边,用满城飞舞风絮写出愁的杂乱纷繁,用连绵梅雨写出愁之长,连绵无期。(3分 特点)形象突出“愁”多。(1分)
不同意,以水喻愁,用比喻、夸张手法(1分,对一个可给分)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3分 写出特点)形象突出“愁”多(1分)
整个答题思路:表明观点1分,手法效果2分 情感1分,指出优缺点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阅读李白的《将进酒》,然后完成1~2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②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④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⑤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⑥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⑦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⑧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⑩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⑾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两人均为李白好友。陈王:陈思王曹植。平乐:道观(guàn)名。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1.对①②两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①句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挽。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之势。
B.②句悲叹人生短促,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
C.①句以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同时又正面衬托:用黄河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D.①②两句作为诗歌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以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2.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诗歌多采用夸张手法,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达一种豪迈的诗情,但给人一种空洞浮夸感。
B.全篇大起大落,诗情亦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
C.这首诗是李白咏酒诗的代表,尽展诗人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
D.作者“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借酒兴诗情,抒发了对世态的愤懑不平之情,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1.C2.A
本题解析:1.C(反衬)
2.A(无空洞浮夸感,因为有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