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眇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①“颙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潇暮雨”指傍晚的雨势急骤。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
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
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上片写景,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的忧愁。
B.下片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
参考答案:1.C
2.D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驿站秋夜难眠图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3)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柳永《望海潮》)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6)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
参考答案:
(1)昆山玉碎凤凰叫
(2)失其所与
(3)俯察品类之盛
(4)竞豪奢?
(5)一蓑烟雨任平生?
(6)鸡鸣桑树颠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①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 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小题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4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一定的人事哲理,请简述。? (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小题1:① 借景抒情,由景及理;借助自然界景观的描述,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对比,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景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
②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本题解析:
小题1:题干中明确了“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结合具体词语简析”即可。由“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一点1分,三点4分
小题1:此题分为两问,首先答出手法——借景抒情、对比,再由“依旧青山绿树多”得出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手法4分哲理2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