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①仿扬雄《解嘲》作《释毁》 ②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 ③作《铙歌》十章 ④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⑤将吏莫敢仰视 ⑥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A.③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圣明)
B.六艺经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教育)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楚)围汉王于荥阳城,汉王患之。陈平曰:“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钟离昧等项王将欲与汉为一,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遂入关。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平曰:“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上因随以行,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其后常以护军中尉从攻陈稀及黥布。凡六出奇计,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
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平行闻高帝崩,平恐吕太后及吕媭谗怒,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于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甚哀,因奏事丧前。吕太后哀之,曰:“君劳,出休矣。”平畏谗之就,因固请得宿卫中。是后吕媭谗乃不得行。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侯。
太史公曰:(陈丞相)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节选自《史记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意:怀疑。
B.上因随以行,豫具武士 豫:通“预”,预先。
C.既行,人有短恶哙者 短:诋毁。
D.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 听:听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B.其后常以护军中尉从攻陈豨及黥布 其孰能讥之乎
C.帝以忿怒故,欲斩之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平畏谗之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在楚汉对峙时期,根据项羽为人猜忌的弱点,施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王君臣,削弱了楚军的力量,解了荥阳之围。
B.在有人上告韩信谋反时,陈平为刘邦设计伪游云梦之计,使韩信束手就擒。
C.刘邦因一时愤怒,命令陈平到军中立即斩杀樊哙,陈平从汉王朝的利益出发,巧施妙计,终于使樊哙这位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免遭杀身之祸。
D.高帝去世后,陈平通过种种手段,使吕媭的谗言不起任何作用;吕后去世后,他与绛侯周勃合谋,计诛吕氏宗族,拥立孝文帝,维护了刘氏政权。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六出奇计,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3分)
译文:
(2)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3分)
译文 :
(3)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3分)
译文:
5、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①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②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面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③,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宰:卿大夫家臣。②免:此指免掉忧患。③胡:指齐国前代国君胡公静,长寿。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致之,终再拜而辞——致:给予,赐给
B.退得罪于士——退:后退,退却
C.足于中,免矣——中:心中,内心
D.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逮:及,达到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