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10 22:33: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弟
谢 榛①
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注]①谢榛: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小题1】诗的颔联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之情感的?(4分)
【小题2】颈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②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4分。每点2分)
【小题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1分),表现了对兄弟的深厚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6分。第一问答出“比喻”给2分,只答“对偶”或“夸张”给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颔联写别后情形,“儿女大”可见离家时日之久,“弟兄孤”显手足之情深。颔联写别后情形,兄弟一别数年,天各一方,表现了无限思念之情和感叹光阴流逝的惆怅之感。“儿女大”本是值得欣慰的,但儿女已大,“儿女大”见出诗人离家时日久,弟兄却不能相聚,又不免令人伤感和遗憾。“弟兄孤”显手足之情深,一个“孤”字把骨肉不能团圆的孤单寂寞描写得淋漓尽致。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颈联触景伤怀,将自己孤寂无奈思念情怀,融入秋风萧瑟夜雨残灯之境,并寄希望于梦中弟兄相见,感人至深。秋天到,树木凋零,心中的悲愁不知有多少,夜雨中,残灯下,相见之梦不知是有是无。瑟瑟秋木,草木凋落,秋景的肃杀、凄凉使人产生不尽的缠绵感伤的乡愁,“愁多少”和“梦有无”相对,将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融为一体,话短而意长。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②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③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小题1:选文第①段运用民歌常用的一种什么样的手法来营造悲剧氛围(?)?
A.赋的写法
B.比兴写法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

小题2:第②段着力铺陈兰芝精心打扮的情况,下列分析不属于“起严妆”作用的一项是(?)
A.表明兰芝对焦仲卿的恋恋不舍,写出了她欲去而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其严妆是对焦母无声的抗议与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D.预示兰芝已经做好了“举身赴清池”的准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比兴手法,实际上是比喻和起兴两种手法的并称。用孔雀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使人不从美禽恋偶而联想的夫妻分离,这就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
点评: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可以联系《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小题2:D项不准确,刘兰芝在离开婆婆家之前并没有打算“举身赴清池”,当时还对焦仲卿有一定幻想,希望有朝一日焦仲卿还可以把自己接回家。
点评:解题时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仔细的通读全文结合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理解主人公在文中的形象,理出文章的思路,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比如本题“举身赴清池”是刘兰芝被婆婆遣回家后嫁给太守家儿子之前的想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请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首词的语言风格是平易质朴、流畅自然、清新明丽,很具有乐府民歌风格。全词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以质朴的语言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抒发了自己对远方恋人的炽热的思恋之情,缠绵哀怨,亲切感人。


本题解析:鉴赏乐府民歌的语言特色。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在宣城以东)一带。
小题1: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5分)
答:?
?
小题2:请鉴赏本诗尾联“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好在哪里?(6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颈联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有声有色(2分),以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悲凉之情(3分)。
小题2:尾联以景结情、运用典故,(2分)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落的惆怅(2分);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2分)。(也可以理解为因为仕途失落而产生归隐之念,故对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产生了追慕之情;以“五湖烟树”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表现出作者的向往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但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长期保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客观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使诗人沉吟和低回不已,于是,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小题2: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五湖指太湖及与其相属的四个小湖,因而也可视作太湖的别名。从方位上看,它们是在宣城之东。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