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10 22:33: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步
周密(宋)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赵翼(清)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周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意对即可)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也可):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霁夜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1.颔联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秋景,一些文人常发悲秋之感;但这首诗却反其意而用之,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比。作者将雨前的“狂风送雨”和雨后的“淡月笼云”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雨后景色的清幽。(意对即可)
2.在诗中,作者描写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景物,突出了秋夜雨停之后的清静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夜清静景色的赞美,表现了诗人闲静、愉悦的精神境界。(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诗歌鉴赏 (6分)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小题1:本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反映了怎样的现实?(4分)
小题2: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1份)描绘了惨淡的夕阳斜照下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1分)反映南宋王朝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的残酷现实((2分)。
小题2:别离江南路的悲苦,魂系故土(国土)的怀想(或:牵挂);国破家亡的愤恨。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可根据首联中描写的景物来确定意象,如“草合”、“离宫”、“夕晖”、“孤云”等,然后通过对描写的景物进行联想和想象,感悟出渲染的惨淡荒凉的气氛,再由渲染的气氛来想象满目疮痍、一片凄凉的南宋王朝衰败覆灭的残酷现实。
小题2: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诗歌注释,根据关键词加以体会,如“却别”体现了诗人别离江南路的悲苦;“化作啼鹃”体现了诗人借典故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牵挂,对国破家亡的愤恨之情。答题时,可先分析关键词,再答诗人情感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动”、“多”。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特别多。这两句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而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储蓄双关。因这两字,全联境界全出。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如果是词语,一般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本诗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颔联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诗眼的分析与炼字题可以用同样的答法。解释“诗眼”,解释妙处,分析效果。“动”、“多”。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特别多。这两句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而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储蓄双关。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1)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2)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