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九)
2017-11-10 22:33: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这是一首表现宫女怨苦的诗。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描绘大漠的风光:浩瀚的大沙漠,一望无际,每当北风吹来,尘土遮天盖地,日色无光。这就渲染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 ?
B.这首诗把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前两句是“情境”,后两句是“物境”,而“意境”已含在四句之中,在细微之处融于一炉,可谓脍炙人口。 ?
C.这首诗最关键的是末句,写唐军已生擒敌酋“吐谷浑”,取得了丰硕的战果。至于怎样生擒敌酋,残敌如何逃窜,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
D.这首诗善用衬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运用了反衬,是色彩反差,借景衬人。
2.“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书友人屋壁
[宋]魏野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1.诗中的“友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柳永的《雨霖铃》,完成后面问题。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在词中作者主要选用了哪些意象,请选出两个意象来分析它们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用什么写法写出什么情状?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中的哪句诗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人刘熙载《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感遇①·其一
张九龄( 唐)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②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1.首联用了对偶修辞,互文以见义,写出了春兰与秋桂________ _______的特征。
2.联系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