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游赏心亭①
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王珪(1019——1085)北宋宰相、文学家
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小题1:“城压沧波到海门”中的“压”字非常有表现力,请赏析。(4分)
小题2:从全诗看,作者为什么“怅然”?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压,压倒、压迫之意。①形象地写出了城之高、城之固,突出了城的险峻。②也写出了水势的波涛汹涌。
小题2:①前四句是写作者登高远眺,感慨江山依旧,物是人非。②后四句是说如今的统治者不能吸取前朝的教训,使作者忧虑。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典型的炼字型的题,所以要按“解词+释句+作用”的格式来答题。本句写城墙压制着海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城墙的高大、坚固,和海水的波涛汹涌。
小题2: 首先从诗歌中的关键词入手分析:悲歌起,王气昏,怅然。由这些词可得知诗歌的意境是伤感的。再从诗歌运用的诸多典故可知,本诗为借古讽今之诗。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小题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绪。(3分)第一、二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本当团圆,却要远行,无奈的诗人只能在梦中与家人团聚,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3分)
小题1:“一夜西窗雨不闻”化用了李商隐(1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1分),巧妙地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归家的思想情感,既亲切自然,又增加了诗的内涵。(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夔州歌十首(其九)
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1.杜甫的这首诗气象宏大,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加以赏析。?
?
2.有评论者认为,若将首句的“不可忘”改为“系人思”会更好,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1.这首诗中,参天的松柏和如火的云日等意象,庄严壮丽,气魄宏大,衬托了诸葛亮的伟岸形象。诗人为武侯鞠躬尽瘁的伟大人格所激励,抛却个人烦恼,关注战乱动荡时代国家民生的苦难,表达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意思答对即可。)
2.(1)“不可忘”更好。①“不可忘”语义直白明朗,直抒情怀,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达情感方面)②“不可忘”三个字都是仄声,铿锵有力,语势强烈。(语音特点方面)③“思”过于缠绵,而“忘”则掷地有声,表达了对武侯的敬仰之情。(炼字方面)。(意思答对即可。)
(2)“系人思”更好。①“系人思”在意义上与“不可忘”相同,但在情感上更加深切、细腻。②“系”字有缠绕难解之意,更真切地表达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情景交融除外)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1)对春光已逝(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惆怅。[2分。“春光已逝”或“时光流逝”1分;“惋惜”或“惆怅”或“感叹”1分。](2)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春风、杨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飞舞的情景,(2分)表达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2分)②写景动静结合。(1分)将“红稀”“绿遍”“阴阴树色”的静态描写与扬花“乱扑行人面”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2分)突现了春之速逝的情景。(2分)③以动衬静的写法。(1分)“藏莺”“隔燕”似静实动,再加上“炉香逐游丝”的动态描写,渲染了幽静的环境气氛,(2分)从而流露出一种幽幽的惆怅之情。(2分)④远景与近景交错。(1分)先写“芳郊”之远景,写出春之将逝;(1分)再写庭院、居室之近景,突现清幽孤寂的环境;(1分)最后再宕开一笔,写“斜阳”“深院”,把愁思扩展至无限时空。(2分)[5分。答案符合其中一种,即可得5分。答案超出以上四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凤栖梧
王庭筠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②。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王庭筠,金代书画名家,善诗文。官至翰林修撰,金章宗承安元年因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判官。②语出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抒发宫女离家别亲,禁锢深宫的痛苦之情。
⑴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说说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词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羁旅愁思,思归之意。(答“思乡之情”也算对)原因:悲秋思乡,颠沛一生,不被重用。
⑵本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相生。上片中所写的“柳、亭、阳”无不融入词人的主观情感,说成“衰柳、短亭、残阳”,用景烘托出羁旅愁思;下片写蟹紫柑黄,西风劝人,秋水雁飞,移情于物,把思归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长,确使情与景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