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在陈绝粮①,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②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注释】①在陈绝粮:孔子出行在陈国,断了粮食。②愠(yùn):怒,怨恨。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说“君子固穷”,又说“贫而乐,富而好礼”。这里“穷’字的意义与“贫” 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此世所以不传也
3、单选题 【恨】选出和“抱恨终天”的“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B.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C.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
D.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率性篇第八(节选)
王充
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善渐于恶,恶化于善,成为性行。
召公戒成王曰:“今王初服厥命,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生子”谓十五子,初生意于善,终以善;初生意于恶,终以恶。《诗》曰:“彼姝者子,何以与之?”传言:“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十五之子其犹丝也,其有所渐化为善恶,犹蓝丹之染练丝,使之为青赤也。青赤一成,真色无异。是故杨子哭歧道,墨子哭练丝也,盖伤离本,不可复变也。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王良、造父称为善御,能使不良为良也。如徒能御良,其不良者不能驯服,此则驵工庸师服驯技能,何奇而世称之?故曰:王良登车,马不罢驽;尧舜为政,民无狂愚。传曰:“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圣主之民如彼,恶主之民如此,竟在化不在性也。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而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而鄙夫宽。徒闻风名,犹或变节,况亲接形,面相敦告乎!孔门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未入孔子之门时,闾巷常庸无奇。其尤甚不率者,唯子路也。世称子路无恒之庸人,未入孔门时,戴鸡佩豚,勇猛无礼。闻诵读之声,摇鸡奋豚,扬唇吻之音,聒贤圣之耳,恶至甚矣。孔子引而教之,渐渍磨砺,阖导牖进,猛气消损,骄节屈折,卒能政事,序在四科。斯盖变性使恶为善之明效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审:仔细
B.竟在化不在性也——竟:居然
C.皆任卿相之用——任:胜任
D.斯盖变性使恶为善之明效也——效:证明
2.下列句子中,全都可以直接作为“善恶可以转变”的依据的一组是(? )
①其善者,固自善矣
②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
③夫人之性犹蓬纱也
④尧舜为政,民无狂愚
⑤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而鄙夫宽
⑥卒能政事,序在四科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与子经过培养、勉励、引导以后,可以将生性中的恶逐渐向善的方面转化,成为和他与生俱来的品性一样的优良品格。
B.杨子和墨子对行路和染丝哭泣的本意在于都担心离开了正道或本色不能再改变,这显示了对人的德性最初培养的重要性。
C.王良、造父能够把不好的马驯成好马,尧舜、桀纣治下的百姓具有不同品行,都说明了教化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D.孔子的七十位弟子原本是平凡无奇的人,但进入孔子门下学习后,全都有了显著提高,就连最不顺服的子路也能办理政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五之子其犹丝也,其有所渐化为善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徒闻风名,犹或变节,况亲接形,面相敦告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