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一)
A.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B.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则思正身以黜恶 C.五年卒亡其国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岂不谬哉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没有才华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 同“仇”,仇恨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居乡三逐,事君五去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越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①朽而轮败,輗②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③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释】
①辐:连结车辋和车毂(gǔ)的直条。②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③绐(dài):欺骗。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辐朽而轮败
(2)以为车固若是
(3)效而为之者相属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诸”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B.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C.盍去诸
D.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小题4:文章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5: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物之已至者,人袄则可畏也。栝耕伤稼,枯耕失岁,政险失民,田萝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袄。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袄:夫是之谓人袄。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袄。袄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甚惨。可畏也,而不可怪也。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磋而不舍也。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寇难并至——寇:外寇
B.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时常
C.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伤:妨碍
D.弃而不治——治:研究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禹、桀之所同也——是何也
B.繁启、蕃长于春夏——袄是生于乱
C.得地则生——人袄则可畏也
D.物之已至者——三者错,无安国
3.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比,可以看出“治乱”本来就与天象、时令和地利等自然条件无关。
B.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治乱”没有关系,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
C.自然无法影响“治乱”,但是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使自然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
D.苟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是我国古代认识论的一大进步。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卖酒者传
魏?禧
(1)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结,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2)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3)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噉,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4)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已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于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5)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1平事:评议事情。2子母:利息和本金。3责券:求取借据。4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吾侪: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捐: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立:订立
10.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忧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客偿博所负?将以求吾所大数也
C.若中心愿之乎?非曰能之,原学焉
D.至夜分,乃散去?良乃入,具告沛公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1)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2)吾侪保甲贷乙金
(3)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4)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5)尽取所偿负还之?(6)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1)(3)(4)?B.(2)(5)(6)?C.(1)(3)(5)? D.(2)(4)(6)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译文:?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译文:?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译文: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