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八)
A.①方山子傥见之与②神者傥不宜如是 B.①余谪居于黄,过歧亭,适见焉②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C.①方山子亦矍然②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D.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②归而谋诸妇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 (折节:改变志趣、行为)。
小题2:试题分析:D. ( A.傥,倘,或许;B.代词,相当于“之”,他C.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 而①表并列,相当于“又”②表承接)。
小题3:试题分析:C (A使动用法,使……跟从;B使动用法,使……为王;C意动用法,以……为衣襟;D使动用法,使……飞动)。
小题4:试题分析:A.?例句为宾语前置句(A. 宾语前置句B.状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D.判断句)。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该题中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对于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相对简单的,一般学生都能判断出来。就是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和名词活用为状语学生不好区分,如果该词后面跟的是名词,那么这个词就是活用作动词,如果后面跟的是动词,那就是活用作状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无外乎就那么几种: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 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坏府舍屏障 坏:毁坏 ?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 穷:尽
C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批评 ?D乃赍酒挟琴造焉 造: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而喜怒不形于色 吾尝终日而思矣
B.籍由是不与世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C.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皆以酣醉获免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称代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临诣府,使取之 ?代前文的“作”? B籍便书案,使写之 ?代前文的“书案”
C钟会数以时事问之 ?代前文的文章 ?D乃赍酒挟琴造焉 ?代前文的阮籍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
①籍由是不与世事 ?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③籍沉醉忘作
④举声一吼,吐血数升 ?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 ①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是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2)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参考答案:
1.B(A坏:拆除;C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D造:访问)
2.D(A而①表承接,②表修饰;B与①参与,动词,②跟,介词;C为①替,②为了;)
3.D(A称代前文的文辞;B称代前文“书案”的文字;C指阮籍)
4.B(①是“名士少有全者”的对策,②是“性至孝”,痛伤其母之逝的表现)
5.A(“什么事都不表现在神态上”错)
6.(1)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2)使者把这事告诉阮籍,阮籍便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文字都不必改动。
本题解析: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
阮籍本有剂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以大醉而豁免。在文帝辅政时,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阮籍骑着毛驴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以便内外相望。法令轻平简约,十来天便回京,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从事中郎。
到了司马昭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在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难辩,被当时的人所推重。
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了生命。裴楷前往凭吊,阮籍披头散发,箕踞而坐,醉眼直视,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
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欲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因此礼义世俗之士嫉恨他如仇人,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了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
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帝命张经为总督,李天宠抚浙江,又命侍郎赵文华督察军务。文华恃严嵩内援,恣甚。经、天宠不附也,独宗宪附之。文华大悦,因相与力排二人。倭寇嘉兴,守宪中以毒酒,死数百人。及经破王江泾,宗宪与有力。
初,海入犯,焚其舟,示士卒无还心。至是,宗宪使人语海曰:“若已内附,而吴淞江方有贼,何不击之以立功?且掠其舸,为缓急计。”海以为然,逆击之朱泾,斩三十余级。宗宪令大猷潜焚其舟。海心怖,以弟洪来质,献所戴飞鱼冠、坚甲、名剑及他玩好。宗宪因厚遇洪,谕海缚陈东、麻叶,许以世爵。海果缚叶以献。宗宪解其缚,令以书致东图海,而阴泄其书于海。海怒。
海妾受宗宪赂,亦说海。于是海复以计缚东来献,帅其众五百人去乍浦,别营梁庄。官军焚乍浦巢,斩首三百余级,焚溺死称是。海遂刻日请降,先期猝至,留甲士平湖城外,率酋长百余,胄而入。文华等惧,欲勿许,宗宪强许之。海叩首伏罪,宗宪摩海顶,慰谕之。海自择沈庄屯其众。沈庄者东西各一,以河为堑。宗宪居海东庄,以西庄处东党。令东致书其党曰:“督府檄海,夕擒若属矣。”东党惧,乘夜将攻海。海挟两妾走,间道中槊。明日,官军围之,海投水死。两浙倭渐平。
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文华死,宗宪结嵩益厚,威权震东南。然创编提均徭之法,加赋额外,民为困敝,而所侵官帑①、敛富人财物亦不赀②。
明年,江西盗起,又兼制江西。未至,总兵官戚继光已平贼。九月奏言:“贼屡犯宁、台、温,我师前后俘斩一千四百有奇,贼悉荡平。”帝悦,加少保。两广平巨盗张琏,亦论宗宪功。
(节选自《明史》,有删减)
注:①帑:府库的钱财。②赀:计算、估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麻叶等巢柘林巢:把……当作巢穴
B.帅其众五百人帅:通“率”,率领,带领
C.海遂刻日请降刻:约定,限定
D.督府檄海檄:公文,文书
小题2:下面四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因相与力排二人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初,海入犯,焚其舟②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C.①海果缚叶以献②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D.①胄而入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严嵩的朋党赵文华督察沿海军务,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胡宗宪和他一起排刘张经和李天宠。
B.擒杀徐海的时候,胡宗宪一方面,采用离间的办法,使敌人力量分散;另一方面,贿赂徐海的小妾,使之力劝徐海归顺,最终徐海投降,边乱平息。
C.胡宗宪喜好钱、权,用财物结交严嵩父子,通过在浙江加派“编提”等额外税赋,使得百姓困顿不堪,同时他侵吞公款,聚敛了大量的钱财。
D.胡宗宪主持抗倭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是他人生中的亮点,称得上一位能臣;但他结交权贵、趋炎附势,可算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D檄,动词,下公文,命令
小题2:B(B两个“其”都是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A①连词“于是”,②介词“经由,通过”。C①连词表示目的“来”,②介诃“因为,。D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小题3:B徐海没有投降,而是重伤被困之下,投海自尽了。?
参考译文:
胡宗宪,字汝贞,是安徽绩溪人.他是嘉靖十七年的进士。
嘉靖三十三年的时候,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微州府歙县人汪直占据五座岛屿煽动日本倭寇攻打明朝,并且徐海、陈东,麻叶等人以拓林、乍浦、川沙洼为巢穴,每天扰乱海边的郡邑。皇帝任命张经为总督,任命李天宠为浙江巡抚,又命令侍郎赵文华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着宰相严嵩在朝廷内部的援助,非常骄横。张经和李天宠不依附、听从他,只有胡宗宪听从他。赵文华非常高兴,因此两人一起打大力排挤张经和李天宠两人。日本倭寇侵犯嘉兴,胡宗宪用毒酒的计策杀伤敌人,杀死数百人。等到张经在江泾打败倭寇的头目。胡宗宪援助很有力。
当初,徐海入海做海盗,焚烧掉自己的舟船,向士卒表示自己没有反悔之心。到了沿海,胡宗宪派人对徐海说:“你已经在内心归附了朝廷,吴淞江一带恰好有贼寇作乱,为什么不攻打他们来立下战功呢?况且可以抢夺他们的船只,来为将来发生危急事情做打算。”徐海认为很有道理,回头在朱泾一带攻打贼寇,杀掉三十多人。胡宗宪命令属下俞大猷偷偷烧掉徐海的船只。徐海心中害怕,把自己的弟弟送来作为人质,献上自己佩戴的飞鱼冠,坚甲,名剑和其他的玩赏之物.胡宗宪于是(趁机)优厚地对待他,让徐海捉拿陈东、麻叶等人,答应封他永世的爵位。徐海果然捆绑着麻叶来进献。胡宗宪解开麻叶的蝇索,让麻叶写信给陈东谋取徐海,并且暗中把这封书信汇露给徐海。徐海大怒。
徐海的小妾接受了胡宗宪的贿赂财物,也说服徐海。于是徐海又用计谋捉着了陈东来进献,率领自己的部下五百人离开了乍浦,驻扎在粱庄。官军焚毁了乍浦的老巢,斩首三百多人,烧死淹死的到处都是。徐海于是约定日期请求投降,约定之期乏前突然来到,留下士兵在平湖城外,率领手下一百多首领,穿戴着盔甲入城。赵文年等人害怕,打算不答应徐海,胡宗宪强行答应了他。徐海磕头服罪。胡宗宪摸着徐海的头顶,安慰他。徐海自己选择平湖之外的沈庄驻扎自己的部队。沈庄分东西各一处,以黄河作为护城河。胡宗宪令徐海居住顾东庄,在西庄安置陈东的党羽。胡宗宪命令陈东写信给他的党羽说:“督府给徐海下达文书,晚上的时候将来捉拿你们了。”陈东的党羽恐惧,趁着夜晚将要攻打徐海.徐海携带着两个小妾逃跑。在小路上被槊射中。第二天,官军围住了他,徐海跳海自杀。两浙的倭患渐次平息了。
胡宗宪喜好功名、权术,通过赵文华结交严嵩父子,每一年都给严嵩送大量的金帛、佣人美女、珍奇罕见、非常精巧的东西.赵文华死后,胡宗宪与严嵩结交得更加密切,威名权利震动东南。然而他创立了“编提均瑶”的方法,在百姓的正常缴纳的税收之外,加收赋税。百姓因此困顿不堪,并且他侵吞的府库的钱财、聚敛的富人的财物也无法计算。
第二年,江西农民起义,胡宗宪又同时掌管了江西。还没有到达。总兵官戚继光已经平定了作乱。九月胡宗宪上奏说:“贼寇进犯宁、台、温等地,我们的军队前后俘虏斩首一千四百多人,贼寇全都荡平了.”皇帝非常高兴,加任胡宗宪为少保。在两广平定大盗张琏,也判定为胡宗宪的功劳。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小题。?
蔡邕列传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召拜郎中,校书东观。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即收付廷尉治罪。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①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②将命者:侍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辟:被征召
B.切敕州郡举邑诣府诣:主旨
C.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却:后退
D.搢绅诸儒莫不流涕搢绅:官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B.蔡君向来,至门而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比往而酒以酣焉。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D.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小题3:翻译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12分)
①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4分)
②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4分)
③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1)蔡邕天性极为孝顺,他的母亲生病三年期间,蔡邕除非寒暑换季,不曾脱过衣服,没有睡过好觉的时间有七旬之久。
(2)蔡邕认为儒家经典距离圣人初创之时已经久远了,文字有很多错误,庸俗的儒家学者穿凿附会,会耽误后学者。
(3)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
本题解析:
小题1:诣:到、往
小题1:A在;B却/而且;C同“已”已经/因为;D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小题1:(1)文句大意1分,“自非”1分,“解襟带”1分(2)“穿凿”1分,“以”1分,“谬”1分。(3)“为……所”1分,“遽”1分,“具”1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