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A.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为汉家除残去秽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手下的人了。
(2)假如放弃围攻郑国,而把郑国当作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3)曹操虽然自封是汉朝的宰相,但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
(4)霎时间,浓烟烈焰布满天空,操军被烧死或被淹死的的人和马很多。
(5)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之同列,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奇怪啊!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下句“一毫弗义,弗受也”内容大意可知,遗,应释为“馈赠 ”。所以选C。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D 两个“为”都是介词,替。A 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关系。B第一个“以”,介词,把;第二个“以”,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关系。C第一个“乃”,连词,于是;第二个“乃”,副词,竟然。所以选D。
小题3: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①句是说许衡幼年读书时勤思善问,④句是说许衡不屈从权势,⑤句是说皇帝答应了许衡的辞职请求。所以选C。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根据文意,“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的是怀人,亦即许衡的家乡人。所以选D。
小题5: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亡、益、烦、舍、东道主、行李、托、不齿、及、欤。
附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第!”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教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却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后来迁移到鲁地,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正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办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
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
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元)八年,皇帝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替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许衡接到任命,高兴的说:“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
(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痛哭祭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节选《晋书·祖逖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赞:称赞
B.阳平辟察孝廉——辟:征召
C.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逆:迎接
D.中流击楫而誓曰——楫:船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B.此非恶声也——是社稷之臣也
C.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请以战喻
D.诸兄每忧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祖逖“轻财好侠”特点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A
2.D
3.B
4.A
5.(1)半夜听到野外的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不是坏声音呀。”
(2)因此老少都敬重他,推举他做流民首领。
6.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主语之后,引出原因;其余放在主语之后,表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①。”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②,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荆,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③。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桡:弱。②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③政廷:执法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诚:同“成”
B.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辞:拒绝
C.阿有罪,废国法? ? 阿:阿附
D.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 私:私欲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 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
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今诚利,将军何死
? 夫子何哂由也
D.以父行法,不忍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3.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的一组是(? )
A.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 ②正法枉必死
B.①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 ?②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C.①遂伏剑而死
? ?②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
D.①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
? ? ②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很欣赏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把廪丘赠送给孔子,但是孔子认为景公不是很了解自己,就没有接受。
B.子囊认为擅自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就赐他一具桐木棺材,来表示歉疚之意。
C.石渚迫于忠孝不能两全而“伏斧锧”请死,按封建伦理来论,可以说是古代既忠且孝的楷模。
D.本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表现儒家“廉耻”、“忠孝”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与我们今天的法治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5.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复于王而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法枉必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1)没有向荆王请示就撤兵了。
? (2)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却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却不知道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的危险多次出现的原因。
? (3)立法者枉法一定被处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事平,迁武宁太守。在郡七年,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公则为人敦厚慈爱,居家笃睦,视兄子过于其子,家财悉委焉。性好学,虽居军旅,手不辍卷,士大夫以此称之。(选自《南史》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忧去官——忧:忧虑,担心
B.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勒:统率
C.居家笃睦——笃:忠诚,厚道
D.士大夫以此称之——称:赞扬
2.下列句子中,表现杨公则“忠烈”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A
2.B
3.B
4.(1)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壮烈,更加好好地对待他,邀请他与自己共事。杨公则假装答应他而图谋(袭击)他,计谋泄露,一人骑马逃回。
(2)过去廉颇、马援因为年老被遗,但他们还勉力请求任用。现在国家不因为我衰朽懦弱,任命我为前锋,与古人相比,可见朝廷对我还是看重的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