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2017-11-10 23:07:5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武帝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戎曰:“君复未见其父耳。”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与绍从子含相友善,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文武显于功德,灵厉表于暗蔽。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寻征为御史中丞,未拜,复为侍中。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向京都,以讨长沙王乂,大驾次于城东。乂言于众曰:“今日西讨,欲谁为都督乎?”六军之士皆曰:“愿嵇侍中戮力前驱,死犹生也。”遂拜绍使持节、平西将军。属乂被执,绍复为侍中。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复其爵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元帝为左丞相,承制,以绍死节事重,而赠礼未副勋德,更表赠太尉,祠以太牢。及帝即位,赐谥曰忠穆,复加太牢之祠。(《晋书?忠义传》,选入时有删节)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时人许以远致 许:赞许。 B、大行受大名 受:接受。 C、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惮:畏惧。 D、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 寻:不久。 2、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嵇绍正直忠义的一项是 [? ] ①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②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 ③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④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⑤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⑥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 A、嵇绍不仅气宇轩昂、仪表堂堂,而且善于鉴别人才,因此深受尚书左仆射的器重。戴晞做官后因为行为不端被罢免,证明嵇绍的确有知人之明。 B、嵇绍疾恶如仇,慎于交友,因不与恶人交往而封爵;他又忠于职守,正直敢言,严词批驳太常奏请加给陈准的谥号,在朝臣中树立了威信。 C、嵇绍随大驾讨伐司马颙、司马颖二王,受到士众的拥戴,拜为都督,被罢官后,朝廷为了北征,又恢复了他的官爵,足见嵇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D、嵇绍视忠君为天职,北征之役,王师败绩,他奋不顾身,保卫天子的安危,被飞箭攒射而死,使皇帝深为悲伤、感动。死后授太尉,谥忠穆,享用太牢祭祀,得到了应有的报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令坤,磁州武安人。 父伦,少以勇敢隶成德军兵籍,累迁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世宗以令坤贵,擢陈州行军司马,及令坤领陈州,徙伦许州。罢职,复居宛丘,多以不法干郡政,私酤求市利,掊敛民财,公私患之。项城民武诣阙诉其事,命殿中侍御史率汀按之。伦诈报汀云被诏赴阙,汀奏之。世宗怒,追劾具伏,法当弃市。令坤泣请于世宗,遂免死流海岛。显德六年,为左骁卫中郎将,迁左监门卫将军。宋初,拜磁州刺史,转亳州团练使。乾德四年,改本州防御使,卒。 令坤少隶周祖帐下。世宗即位,授殿前都虞候。俄赏高平之功,为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容州团练使,进本厢都指挥使、领泗州防御使。征太原,为行营前军都校 世宗使宰相郴谷将兵征淮南,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世宗亲征,闻扬州无备,遣令坤及宣祖、白延遇、赵晁等袭之。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南唐东都副留守冯延鲁为僧匿寺中,令坤求获之,送行在,遂以令坤知州事。由是泰州惧,以城降。 时钱俶受诏攻常、润,围毗陵,反为南唐所败。南唐乘胜遣将陆孟俊逼泰州,周师不能守,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世宗怒,命太祖与张永德领兵趋六合援之。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败其将马贵于楚州湾头堰,擒涟州刺史秦进崇。俄命向拱为缘江招讨使,以令坤副之,下寿州。归朝,加检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世宗乃复幸淮右,次楚州,遣令坤率兵先入扬州,命权知军府事。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宋初,移领天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太祖亲征李筠,诏令坤率兵屯河阳。及泽、潞平,还京,锡宴令坤等于礼贤讲武殿,赐袭衣、器币、鞍勒马有差,以功加兼侍中。又从讨李重进。建隆二年,改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将赴镇,上于别殿置酒饯之,因勖其为治。 乾德六年,疽发背卒,年四十六。太祖素服发哀于讲武殿,录其子庆朝为闲厩使,庆雄为闲厩副使。令坤有才略,识治道,与太祖同事周室,情好亲密。镇常山凡七年,北边以宁。闻其卒,甚悼惜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迁徐州卜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迁:晋升 B.俄赏高平之功俄:不久 C.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俾:使 D.命权知军府事知:了解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令坤勇敢善战的一组(3分)?(?) ①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 ②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 ③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 ④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 ⑤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⑥乾德六年,疽发背卒,太祖素服发哀于讲武殿。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令坤少年勇敢,参军后屡立战功,曾担任左骁卫中郎将、左监门卫将军、磁州刺史。 B.韩令坤年轻时在周太祖帐下任职,周世宗即位后破授予殿前都虞侯,冈攻打高平立下战功,晋升为龙捷左厢都虞侯,领容州团练使。 C.南唐将军陆孟俊率军进逼泰州、扬州,后周将军被迫弃城,周世宗震怒,命令赵匡胤、张永德领兵驰援,韩令坤闻讯复入扬州据守,人败陆孟俊。 D.北宋初年随宋太祖征讨天下,屡立战功,官至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张辅,字世伟,南阳西鄂人,汉河间相衡之后也。少有干局,不为豪强所屈。时强弩将军庞宗,西州大姓,护军赵浚,宗妇族也,故僮仆放纵,为百姓所患。辅绳之,杀其二奴,又夺宗田二百余顷以给贫户,一县称之。转山阳令,太尉陈准家僮亦暴横,辅复击杀之。 后转御史中丞。时积弩将军孟观与明威将军郝彦不协,而观因军事害彦,又贾谧、潘岳、石崇等共相引重,义阳王司马威有诈冒事,辅并纠劾之。梁州刺史杨欣有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用孙秀执权,威构辅于秀,秀惑之,将绳辅以法。辅与秀笺曰:“辅徒知希慕古人,当官而行,不复自知小为身计。今义阳王诚弘恕,不以介意。然辅母年七十六,常见忧虑,恐辅将以怨疾获罪。愿明公留神省察辅前后行事,是国之愚臣而已。”秀虽凶狡,知辅雅正,为威所诬,乃止。 后迁冯翊太守。是时长沙王乂以河间王颙专制关中,有不臣之迹,言于惠帝,密诏雍州刺史刘沈、秦州刺史皇甫重使讨颙。于是沈等与颙战于长安,辅遂将兵救颙,沈等败绩。颙德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当赴颙之难,金城太守游楷亦皆有功。辅转梁州刺史,不之官。楷闻辅之还,不时迎辅,阴图之。又杀天水太守封尚,欲扬威西土。召陇西太守韩稚会议,未决,稚子朴有武干,斩异议者,即收兵伐辅,辅与稚战于遮多谷口,辅军败绩。 辅尝论班固、司马迁云:“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也。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晋书·列传》三十)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贾谧、潘岳、石崇等共相引重/引:引荐,荐举 B.然辅母年七十六,常见忧虑/见:看见 C.颙德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德:感激 D.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举:清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观因军事害彦/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转梁州刺史,不之官/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①贬预以清风俗/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辅“不畏权势”的一组是(? ?) ? ①夺宗田二百余顷以给贫户? ②太尉陈准家僮亦暴横,辅复击杀之? ③辅遂将兵救颙? ④辅并纠劾之? ⑤辅徒知希慕古人,当官而行? ⑥贬预以清风俗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构辅于秀,秀惑之,将绳辅以法。 ? 译文:? (2)?楷闻辅之还,不时迎辅,阴图之。 ? 译文:? (3)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 ? 译文:?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 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特立淳古,不礼之礼:礼待 B.既而拜监察御史拜:授予官职 C.易代如一易:改换 D.白首穷经穷:困厄
|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都表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②将军宅宁有盗羊这邪
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悠囚?④参知政事徒兀典谄事近习
⑤养素丘园,易代如一?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特立为查盗羊者,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抓捕了将军的儿子及家奴,最终一干人等因为是皇帝的近族得以免罪。
B.因为深受百姓爱戴,当平素瞧不起读书人的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刁难张特立时,老百姓争着把军需用品送去,这使得东帅十分惊奇。
C.担任监察御史后,张特立直言敢谏,弹劾不法权贵,受到了当权者的忌恨。
D.张特立晚年教授学生,研究探索古代圣殿,丙午年,被元世祖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年,元世再次 下诏书,肯定了张特立的学识和人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5分)
(2)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5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权势),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后汉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 ?署:任命
B.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中:符合
C.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 ?置:处置
D.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干:触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赖其全者甚众
B.以约失之者鲜矣?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
C.信阳侯阴就乃诉帝?帝乃临御道之馆
D.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虞延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3分)
①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②婴甲胄,拥卫亲族,扦御钞盗?③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④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⑤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⑥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莽时期,年轻的虞延虽官职低微,却敢于抓捕放纵为乱的贵戚门客,因此得罪了贵戚,官职老不得升迁。
B.建武初年,虞延被免去细阳县令返回乡里。太守富宗听闻虞延的名声,于是把他请到郡府,负责功曹一职。
C.阴氏门客马成,依仗权势,为非作歹,虞延不畏权贵诬告,秉公执法,处置了马成,使作恶的贵戚有所收敛。
D.邓衍因仪表出众,受到皇帝的赏识,召入朝中任职,但虞延认为邓衍品行不好,因此对邓衍并不以礼相待。
9.断句与翻译。
(1)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段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帝 既 异之 乃 诏 衍 令 自 称 南 阳 功 曹 诣 阙 既 到 拜 郎 中 迁 玄 武 司 马 衍 在 职 不 服 父 丧 帝 闻 之 乃 叹 曰 知 人 则 哲 惟 帝 难 之 信 哉 斯 言 衍 惭 而 退 由 是 以 延 为 明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3分)
?
?
②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