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①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②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 ③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④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 ⑤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⑥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 A.②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剐。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日:“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来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序》日:“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如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节选自[ 清]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1.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3、阅读题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洲盗起①,徽宗遣童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已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故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①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 (选自《渭南文集》23卷)
1、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书与汝曰 书:动词,写信
B.恐旦暮死 恐:恐怖
C.毛血日益衰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D.志气日益微 志气:精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日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B.其传之非其真邪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C.未始以为忧也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D.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日月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所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写作者得到十二郎猝死的消息后内心的无穷惶惑时,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乎”字,三个“也”字,五个“矣”字,文辞抑扬顿挫,感情跌宕起伏。
B.前人评韩愈和苏轼的文章有“韩潮苏海”之说,意为韩文在语言上气势很盛,如同大潮汹涌,这一特点在本文也表现得非常充分,如文中写自己病弱之状,就以排比句出之,很有气势。
C.文中写闻十二郎死讯时的将信将疑,以“信邪……真邪……梦邪”反复申说,用一连串的疑问语气状其迷离惝恍之态,使表达效果倍增。
D.文章同样是写自己衰病之状,先是“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随后又“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语意基本相同,但表达上略加变化,就显得错落有致,生动活泼。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的“过”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以告者过也
A.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B.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D.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