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2017-11-10 23:11: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与课文没有出入的一项是(?) A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与谁? B 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 C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D言不及意,好行小惠,难矣哉!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请选出对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是寡人之过也——是:判断词 B.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C.又欲肆其西封——肆:四方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没有 2.请选出对加粗词“然”“若”的意义判断准确的一项(? ) (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A.(1)(2)不同,(3)(4)不同。 B.(1)(2)相同,(3)(4)相同。 C.(1)(2)不同,(3)(4)相同。 D.(1)(2)相同,(3)(4)不同。 3.请选出能体现出烛之武善于外交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⑤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4.请选出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晋、秦两国进兵郑国,在此危急时刻,烛之武自告奋勇,前往秦国军队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夜间蒙面而出前去拜见秦伯,见面就说郑国已经知道要遭灭国的情势,这是在心理上暗示秦国强于郑国。 C.烛之武善于利用挑拨离间之法,搬出晋国不履行诺言出尔反尔的做法,让秦伯认清晋国的面目,为秦国军队撤兵奠定了基础。 D.秦伯与郑国结盟后,子犯请求晋侯攻打秦国,却因此被撤去官职。 5.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受学陈留边让,让器异之。俊以兵乱方起,而河内处四达之衢,必为战场,乃扶持老弱诣京、密山间,同行者百余家。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司马宣王年十六七,与俊相遇,俊曰:“此非常之人也。”又司马朗早有声名,其族兄芝,众未之知,惟俊言曰:“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俊转避地并州。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箠楚①。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后与别。 太祖除俊曲梁长,入为丞相掾属,举茂才,安陵令,迁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徙为征南军师。魏国既建,迁中尉。太祖征汉中,魏讽反于邺,俊自劾诣行在所。俊以身方罪免,笺辞太子。太子不悦,曰:“杨中尉便去,何太高远邪!”遂被书左迁平原太守。文帝践祚,复在南阳。时王象为散骑常侍,荐俊曰:“伏见南阳太守杨俊,秉纯粹之茂质,履忠肃之弘量,体仁足以育物,笃实足以动众,克长后进,惠训不倦,外宽内直,仁而有断。自初弹冠,所历垂化,再守南阳,恩德流著,殊邻异党,襁负而至。今境守清静,无所展其智能,宜还本朝,宣力辇毂②,熙帝之载。” 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初,临菑侯③与俊善,太祖适嗣未定,密访群司。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才分所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文帝常以恨之。黄初三年,车驾至宛,以市不丰乐,发怒收俊。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请俊,叩头流血,帝不许。俊曰:“吾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 (选自《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①箠楚:鞭打。②辇毂:古代帝王乘坐的车。③临菑侯:指曹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 通:互通 B.见使牧羊而私读书 见:看见 C.克长后进,惠训不倦 克:克服 D.文帝常以恨之 恨:遗憾
|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杨俊以品评人物为己任的一项是 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 ②此非常之人也。 ③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 ④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 ⑤殊邻异党,襁负而至。 ⑥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曹操讨伐汉中的时候,杨俊因为参与魏讽谋反,为了避免朝廷降罪,杨俊就自己弹劾自己,最后得到了曹操的赦免。
B.杨俊因为在曹操征询百官意见立太子时发表了错误的意见,支持曹操立曹植为太子,得罪了曹丕,为后来遇难埋下祸根。
C.杨俊一生因为善人伦而为人称道,最后也因为人伦而招致祸患,这也应了一句古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D.杨俊遇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文帝认为他治理地方不力,没有使当地的经济繁荣,所以怪罪于他,最后杨俊只好自杀。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4分)
(2)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3分)
(3)再守南阳,恩德流著,殊邻异党,襁负而至(3分)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视为止
B.因其固然——怵然为戒
C.合于《桑林》之舞——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官知止而神欲行——提刀而立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 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 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 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 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 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 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 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 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③佗: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明经第:考取
|
B.子无为嫌 嫌:疑忌
|
C.俾其守约束俾:使
|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所不及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
B.因极推引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
C.逸则富以康舟遥遥以轻飏
|
D.保邦于未危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小题3:下列各句编成四组,全都能体现张文瓘有政治才能的一项是(?)
①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②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③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④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
⑤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⑥帝必问:“与文瓘议未?”
小题4: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
【小题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
(2)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
(3)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