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七)
①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②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③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④属普再相,为彬辨雪保证,事状明白 ⑤即日窜逐德超,遇彬如旧 ⑥奈何以吉而隳下赦令哉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
2、阅读题
3、单选题 8. 下列表述不符合【游褒禅山记】原文意思的—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应尽“志”,即使不能到达险远、非常之境,也没有什么可作为后悔的。
C.作者赞美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借以批评当时浅尝辄止的浮泛不实的学风。
D.平坦和近旁处,游览的人就会多;比喻如此去治学,其学问当然就难有深度和广度。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往。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统素忌谦,谟(谋划)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于是蠲(ju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为人刚明简重,几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见,应对称旨 称:符合
B.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 见:看见
C.悉施行之 悉:全、都?
D.时论益以是多之 多:称赞、重视
2.全都能体现张文谦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的一项是( )
①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
②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
③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
④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⑤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
⑥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语句句读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B.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C.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D.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圣琵琶传闻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因风阻泊船,闲步入林,过①一僧院。僧已他出,房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画,遂把笔,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书生往吴,经年②,乃闻人说江西僧院,有圣琵琶,灵应非一,心窃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旧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前,已幡花香炉供养矣。取水洗之尽,还宿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以失琵琶故,邻人大集,方共悲叹。书主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为说所画及拭却之由,自是灵圣亦绝。
(选自唐·皇甫氏《原化记》)
【注释】
①过:寻访。②经年:过了几年。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书生攻画
(2)于素壁上画一琵琶
(3)心窃疑之
(4)以失琵琶故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2)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
小题3:把书生所画琵琶当作神验,是怎么形成的?对此,人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