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七)
2017-11-10 23:44: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亻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 B.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C.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D.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晃传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太祖授晃兵,使击卷、原武贼,破之,拜裨将军。 太祖既围邺,破邯郸,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 太祖还邺,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令曰:“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溢,于禁等没。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难与羽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 文帝即王位,以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及践阼,进封杨侯。与夏侯尚讨刘备于上庸,破之。以晃镇阳平,徙封阳平侯。明帝即位,拒吴将诸葛瑾于襄阳。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病笃,遗令敛以时服。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终不广交援。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陈:陈述 B.太祖闻,甚喜,假晃节假:授,给予 C.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前:以前 D.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效:效力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须兵马集至,乃俱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则或咎其欲出者 D.病笃,遗令敛以时服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4分)
(2)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5分)
小题4:徐晃作战有勇有谋,备受曹操称赞。文中哪些事能够体现出徐晃有勇有谋?请简要概括。(4分)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古今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B.语间益轻盗贼为无能也
C.乃二十左右顾影少年也
D.醉饱熟睡,莫负殷勤
5、单选题 【何】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什么)
B.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怎么)
C.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为什么)
D.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