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11-10 23:44: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5题。
  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余笑云:“子以玉奴②自况欤?”秋芙嘿然。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
  去年燕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秋芙惧为狗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片于梁,以承其巢。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词云:“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余曰:“此真个‘风狂春不管’矣!”相与一笑而罢。
  夏夜苦热,秋芙约游理安。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仆夫请回车,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未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暝合。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觉竹风骚骚,万翠浓滴,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时余自西溪归,及门,秋芙先出,因买瓜皮迹之,相遇于苏堤第二桥下。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斯时四山沉烟,星月在水,铮铮杂鸣,不知天风声环珮声也。琴声未终,船唇已移近漪园南岸矣。因叩白云庵门,庵尼故相识也。坐次,采池中新莲,制羹以进。香色清冽,足沁肠腑,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回船至段家桥,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闻城中尘嚣声,如蝇营营,殊聒人耳。桥上石柱,为去年题诗处,近为蚌衣剥蚀,无复字迹。欲重书之,苦无中书。其时星斗渐稀,湖气横白,听城头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遂携琴刺船而去。(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改动)
  [注]①簸钱斗草:古代的两种游戏。②玉奴:杨贵妃。相传唐玄宗曾与亲王下棋,将输时,杨贵妃放小狗于座侧,将棋局弄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旧称女子出嫁
B.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甫:刚刚
C.余以游兴方炽,强之行——趣:通“促”,催促
D.其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视:看待,对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请所佩玉虎为赌/焉用亡郑陪邻?
B.且钉片于梁/重乡党所笑
C.不知衣袂既湿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D.遂携琴刺船去/信见疑,忠而被谤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直接表现作者夫妻恩爱的一组是(? )
①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②相与一笑而罢
③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④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⑤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
⑥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夫妻二人下棋时,秋芙常输,但她并不气馁,要与丈夫再决胜负,在输了棋之后调皮地让小狗搅乱棋局。
B.春天,桃花被风雨吹落,秋芙用花瓣拼成诗句,表达自己的伤春之情,可惜“春”字还没有拼成,就被风儿吹散。
C.秋天月明之夜,夫妻二人泛舟西湖,鼓琴为乐,拜访故人,感慨颇多,一直玩到四更天才移船回家。  
D.这篇散文用细腻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作者与妻子之间和谐美满而富有情趣的日常生活琐事,字里行间弥漫着深挚的感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秋英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D
4.A
5.(1)秋芙爱好下棋,但棋艺不很精深,每天夜里一定要强挽(或“强迫”“强求”均可)我与她一起下棋,有时候一直下到天亮。
  (2)不久就看见闪电像白练一样,大雨如同从天上倾注一般落下,于是在大树下停住,雨过天晴才又重新上路。
  (3)秋芙让丫鬟背着琴,在西湖荷花丛中泛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①,骑距驴②,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③,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④下榻叩头言:“阿⑤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⑥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⑦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奚奴:奴仆。②距驴:一种像驴子一样的动物,此处指驴。③复省:再看。④欻:忽然。⑤阿:母亲。⑥:烟气向上的样子。⑦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长吉之奇甚尽状:描述,描绘
B.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戒备、小心
C.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从:跟从,使动用法
D.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   造作:编造,虚构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B.①阿老且病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①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①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小题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贺之“奇”的一组是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②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③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④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云当召长吉⑥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写诗时先苦心推敲,反复吟咏,然后则挥笔而就,最早为大诗人韩愈所了解。
B.晚饭后,李贺的女仆将他白天写的诗补充完整,就放在另外的袋子里,就不再翻看。
C.李贺常往来于京、洛之间,所写的诗随意乱丢,所以他的朋友沈子明家里仅存四卷。
D.李商隐对李贺的文学才华非常钦佩,同时对他的英年早逝和不为时人所重感到叹惋。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3分)
(2)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4分)
(3)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
(1)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女仆(婢女)接过袋子倒出(诗稿) 。(3分)
(2)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大约能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4分)
(3)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奇才,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完备,全面
小题2:A前一个“为”是介词,被;后一个“为”是介词,替。B前一个“且”是连词,又,而且;后一个“且”是连词,况且。C两个“之”都是代词,这些。D前一个“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小题3:②介绍李贺交游的情况,⑥说明李贺的寿命及曾任官职;①③④⑤分别从形象、行为、创作、传说等方面说明李贺的“奇异”之处。
小题4:不是由女仆补充完整,而是由李贺自己补充整理。
小题5: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很是详尽,所以能流传于世。长吉嫁到到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详尽。
李长吉为人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心吟诗,并快速书写,最先被昌黎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以王参元、扬敬之、权璩、崔植等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从没有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头驴,背着破旧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女仆(婢女)接过袋子倒出(诗稿),见所写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点上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的女仆拿出诗稿, 研墨拿纸将诗稿补成完整,投入其他袋子中,不是大醉及吊丧的日子全都如此,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扬敬之等随时来从袋子中取出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偶有诗作,随意丢弃,放在沈子明家的仅是所剩的四卷罢了。
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骑着红色的有角的龙,拿着一块木片,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前去。”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立即召你为楼写记。天上的差事很快乐,不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卧室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大约能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长吉的姐姐是不会编造出长吉这些事来的,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天空幽深而高远,上面真的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天的高远,天帝的尊严,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为什么单单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噫,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奇才,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七岁,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奇才,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人们反到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延年传
延年字幼公,本大将军霍光吏,首发大奸,有忠节,由是擢为太仆、右曹、给事中。光持刑罚严,延年辅之以宽。治燕王狱时,御史大夫桑弘羊子迁亡,过父故吏侯史吴。后迁捕得,伏法。会赦,侯史吴自出系狱,延尉王平与少府徐仁杂治反事,皆以为桑迁坐父谋反而侯史吴臧之,非匿反者,乃匿为随者也。即以赦令除吴罪。议者知大将军,皆执吴为不道。延年乃奏记光争,以为“吏纵罪人,有常法,今更诋吴为不道,恐于法深,不合众心。延年窃重将军失此名于天下也!”光以廷尉、少府弄法轻重,皆论弃市,而不以及丞相。延年论议持平,合和朝廷,皆此类也。
见国家承武帝奢侈师旅之后,数为大将军光言:“年岁比不,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明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民意,年岁宜应。”光纳其言。吏民上书言便宜,有异,辄下延年平处复奏。
昭帝末,寝疾。帝崩,昌邑王即位,废,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张安世与大臣议所立。时,宣帝养于掖廷,号皇曾孙,延年知曾孙德美,劝光、安世立焉。宣帝即住,褒赏大臣,延年以定策安宗庙,益户二千三百,与始封所食邑凡四千三百户。
延年为人安和,备于诸事,久朝政。霍光薨后,子禹与宗族谋反,诛。上以延年霍氏旧人,欲退之,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后数月,复召拜为北地太守。延年以故九卿外为边吏,治郡不进,上以玺书延年。延年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是时,四夷和,海内平,延年视事三岁,以老病乞骸骨,天子优之,赐安车驷马,罢就第。后数月薨,谥曰敬侯。?
(选自班固《汉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议者知大将军指:旨意
B.年岁比不登:丰收
C.备于诸事,久朝政典:主管
D.上以玺书延年让:使……退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杜延年性情宽厚、为人安和的一组是(3分)(?)
①首发大奸?②今更诋吴为不道,恐于法深
③宜修孝文明政?④劝光、安世立焉
⑤以定策安宗庙?⑥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延年原本是大将军霍光的属吏,因为首先告发大奸而被破格提拔,后又因他是霍光的旧属而被皇帝免官。
B.侯史吴因曾经收留桑弘羊的儿子桑迁受到牵连入狱,后虽逢朝廷大赦得以出狱,但朝廷官员对此仍有不同意见。
C.昭帝驾崩后,昌邑王即位后又被废黜,杜延年劝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张安世立皇曾孙为帝,得到他们的同意。
D.杜延年为官多年,善于处理各项政务,虽有小误,但仍多次获得皇帝的信任、赏赐,去世后被追封为敬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治燕王狱时,御史大夫桑弘羊子迁亡,过父故吏侯史吴。(3分)
(2)光以廷尉、少府弄法轻重,皆论弃市,而不以及丞相。(3分)
(3)延年视事三岁,以老病乞骸骨,天子优之,赐安车驷马,罢就第。(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1)办理燕王案件时,御史大夫桑弘羊之子桑迁逃跑,拜访他父亲的旧下属吴侯史。
(评分建议:“治”、“过”、语句通顺各1分。)
(2)霍光认为廷尉、少府玩弄法律轻判了侯史吴,把他们判处弃市死刑,而没有因为这件事连累丞相。
(评分建议:“轻重”、“论”、语句通顺各1分。)
(3)杜延年主持政事三年,因为年老多病请求辞官回家退养,皇帝优待了他,赏赐他驷马的安车,免除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府中。
(评分建议:“视事”、“乞骸骨”、“罢就第”、语句通顺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上以玺书让延年”意思是皇上用玺书责备延年,“让”在这里是动词,“责备”的意思。
小题2:①写他忠节;⑤写他辅政;⑥写他对父亲的敬重。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小题3:A.由原文可知,皇帝只是想让他退官。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小题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治”,办理;“过”,拜访。(2)“轻重”,偏义复词,重在“轻”,轻判了;“论”,判处。(3)“视事”,主持政事;“乞骸骨”,请求辞官回家退养;“罢”,免除官职; “就第”,回到府中。
【参考译文】
杜延年,字幼公,原为大将军霍光属吏,首先告发大奸,有忠节之名,因此升任太仆右曹给事中。霍光持刑罚严,延年辅之以宽。办理燕王案件时,御史大夫桑弘羊之子桑迁逃跑时,拜访他父亲旧下吴属侯史。桑迁被捕后,被处死。适逢大赦,侯史吴出监狱,廷尉王子与少府徐仁审理反叛案件中,都认为桑迁因父谋反受牵连,而侯史吴只是留宿了桑迁不是藏匿反叛者,而是藏匿随从,即以赦令免侯史吴罪。议者都知大将军意旨,皆坚持侯史吴为违法。延年便上奏与霍光争辩,认为“官吏纵罪人,有常法为据,今改为诬指侯史吴为大逆不道,恐怕过于严重了,不合众心。延年担心将军会因此事丧失名誉于天下!”霍光认为廷尉、少府玩弄法律轻判了侯史吴,把他们判处弃市死刑,而没有因为这件事连累丞相。延年论议持平,使朝廷和谐,都是这样。
看到国家是继汉武帝奢侈用兵之后,杜延年几次对大将军霍光说:“连年不丰收,流民未尽返乡,应行文帝时政,昭示俭约宽和,顺天心,悦民意,年岁当有丰收相报应。”霍光纳其言,吏民上书言事,有异议,立即交延年平衡处理复奏。
昭帝未年,卧病。帝驾崩,昌邑王即位,废,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张安世与大臣议立帝事。当时宣帝抚养在掖庭,号皇曾孙,延年知曾孙德美,劝霍光、安世立帝。宣帝即位,褒赏大臣,延年以定策安宗庙,增户二千三百,与始封食邑共四千三百户。
延年为人安和,善于处理各项政务,长期主管朝政。霍光死后,子霍禹与宗族谋反,被诛。皇上以杜延年为霍氏旧人,想免退他,而丞相魏相奏延年向来掌权,所任官吏多不法。遣吏立案审查,只是查出苑马多死,官奴婢缺乏衣食,延年受到牵连犯法免官,削户二千。数月后,又召任北地太守。延年以原九卿任作边地官吏,治郡政绩不明显,皇上用玺书责备延年。延年住在原父亲的官府中,不敢使用父亲所用席位,坐卧都另换地方。这时四夷和睦,海内平安,杜延年主持政事三年,因为年老多病请求辞官回家退养,皇帝优待了他,赏赐他驷马的安车,免除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府中。数月后去世。谥号敬侯。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之”用作音节助词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顷之,烟炎张天。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夫晋,何厌之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项: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A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C、D均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小题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小题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3: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小题4:?,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不知西东。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小题1: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小题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小题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小题4:长桥卧波?复道行空?高低冥速 春光融融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