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飗:风声。眄:眄视。
小题1:请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谈谈秋风的特点。(4分)
小题2:请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意蕴两个方面对本诗第三联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富有情感;劲疾;激发人的豪情。(答出两点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手法:比喻(或象征)(2分,仅答对偶可得1分)。
意蕴:描绘了“骏马”和“飞雕”两个具有神奇力量的形象,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比喻诗人倔强进取、自强不屈的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对诗意的理解,抓住诗歌中描述性的诗句,提炼概括。修饰性词语可直接提取,如“飕飗”写出了风的强劲;“与君别”写出了秋风富有情感的特点;一“动”一“开”分别写出了骏马、雕的心动、神惊,从侧面衬托了秋风带给人的力量。
小题2:根据诗歌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可知,诗人刻画马和雕的形象,是为了写自己,故运用了比喻或者象征的手法。“思边草”刻画出了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抖动毛的生机;“雕眄青云睡眼开”写出了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奔驰疆场和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潜藏的力量。由此可以联想到诗人以马和雕的这种形象来象征自己倔强进取、自强不屈的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示秬秸[注]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3)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示例)在我身边,总是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得方法。对待孩子习惯凡事包办,遇到问题喜欢对孩子絮叨地说教,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既无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说教内容也不易为孩子所接受,甚则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适得其反。这就需要家长更换一种教育方式,张耒的做法值得借鉴。张耒以诗教子,描绘一个不畏艰辛、意志坚定的卖饼儿形象,从而艺术性地教育了孩子应以卖饼儿为榜样,有所追求,持之以恒,勤勉不懈。张耒如此诫子之法是高明的,收效也必定显著。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若能如张耒这样遵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尽可能避免枯燥的说教,寓教于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艺术,必能在赢得孩子认同的同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从京口起步的。此处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B.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是因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出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C.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借鉴历史,说明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暗指韩侂胄急于北伐可能重蹈覆辙。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说的是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除了对词面进行分析外,还要对词的背景和思想进行鉴赏。“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是作者的心里话,“他”应该改为“我”,否则会使人误解提出正确战略意图的是韩侂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 ?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
? 唐 杜甫 ?
?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
?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
? ?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
?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
注释: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
(3)①要尊露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已有所作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偶见
(明)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①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注:①玉鞭:马鞭
(1)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词,能揭示全篇的主旨。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
(2)春恨。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的怅恨之情,引发对人生缺憾的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