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九)
2017-11-11 00:23: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 重修定王台碑记?清·夏献云 湖湘人尚气节,风俗敦厚。虽乡愚僻壤,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盖其崇根本,渐摩成化久矣。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于贾太傅,孝莫著于长沙定王,一宅一台,岿然独存。 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光绪二年,修贾太傅祠成,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今年春,郡绅李君兴谟等以重修请。官绅俱有同志,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③事,焕然一新。 考《汉书》,景帝二年,封子发为长沙王。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与程姬有共太后之称,唐姬并无封号。而相传定王筑台,有云望程唐二母者,有云望唐母者。《长沙县志》称双女墓,地不可考。亦从《水经注》、《方 舆胜览》、《楚宝》、《通志》拾遗言,望唐姬为是。宋朱、张夫子登台有诗,元许有壬始言定王之孝。《楚宝》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以志思亲,说必不谬。《北海碑》言:“炎汉太宗,长沙清庙。”光武中兴,肇祀舂陵,李碑⑥足补祀典之阙,亦文人尊崇之意耳。蓼园⑦见任昉《述异记》,尤为孝思之证云。又考,宋时台为长沙学宫,今祀仍旧制。 窗牖洞开,风景殊胜。隙地复蓼园旧迹,台侧得泉曰古涧泉。泉旁为东涧草堂,迤南为望云山馆。有池有馆,杂植花竹,足以备流连,志景慕已。 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明伦尚孝,风俗之良。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云从政湖南,涓埃无补,见斯邦化行俗美,而知彝⑧伦秩叙之有由来。登斯台也,其必有闻风兴起于百世下者矣。是为记。 【注释】 ①定王台:为古代长沙名胜,传为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所筑。相传刘发来长沙后,思念其母,派人运米去长安,再将长安的土运来长沙,筑一高台以登临望母。 ②宅:贾谊故宅。 ③蒇:完成。 ④北海碑:即麓山寺碑,唐李邕作。 ⑤肇祀舂陵:肇,开始。舂陵,湖南宁远县西北,刘发之子刘买封于此,称舂陵侯;光武帝刘秀即为刘买后裔。 ⑥李碑:即李邕的麓山寺碑。 ⑦蓼园:定王刘发宫殿中的一处苑囿。 ⑧彝:常道,法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莫著于长沙定王 ?著:显著,昭著 B.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 ?逮:达到,实现 C.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 ?博:增加,丰富 D.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 ?饬:整治,整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B.①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C.①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而知彝伦秩叙之有由来?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下列陈述和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湖湘一带的人由于崇尚为人的根本,久之而成风习,故即便是偏僻地方的愚鲁之人谈及忠孝,也会神情激越。 B.作者奉命来到湖南后,先修整了贾太傅祠,但定王台的重修不太顺利,后在一些地方绅士和官员的支助下才了却心愿。 C.长沙王刘发的母亲因出身微贱,故而得不到景帝的宠爱,她与程姬表面上虽然都有太后的称呼,但实际上并没有分封。 D.关于定王刘发修筑高台的目的,历来有多种说法,作者以《水经注》《楚宝》等典籍为据,认为应该是为了遥望唐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事。 (2)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 (3)明伦尚孝,风俗之良。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起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选自《史记?吴起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君疑之,谢吴起谢:道歉 B.起事其子武侯事:侍奉 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尚:臣娶君女 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捐:撤除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用兵”和“刻暴少恩”的一组是(?) A.①将而攻齐,大破之②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B.①卧不设席,行不骑乘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C.①以为将,击秦,拔五城②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D.①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②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做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又很有军事才能,就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军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C.公叔做宰相时,忌妒吴起,就向魏武侯进谗言,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马上到楚国去了。
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终于在楚悼王死后招致杀身之祸。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⑵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3、语言运用题 语言实践(4分,每小题2分)
小题1: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通“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 颜渊》
请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谈谈你的看法。(2分)
小题2: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
请根据以上内容,写出它蕴含的道理:(2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疋,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
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频典二部典:掌管。
B.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及:至,达到。
C.守宰暗弱暗:糊涂。
D.乃表信为大都督表:上表举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独孤信同一侧面的一组是?(?)(3分)
A.①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 ②及信在州,事无壅滞
B.①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 ②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
C.①咸慕信而侧帽焉 ②频典二部,皆有声绩
D.①军中号为独孤郎 ②信风度弘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名为信。
B.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独孤信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
C.独孤信有较高的为政才能,在秦州任职时,果断处理各种事务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
D.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他的名望很高,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但因和赵贵同谋而获罪被免官。后来他被逼自尽。
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5分)
译文:?
(2) 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5分)
译文:??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只是朱颜改(代称少女,此指宫女)
都门帐饮无绪(国都)
多情自古伤离别(为……悲伤)
B、此去经年(年复一年)
便纵有千种风情(深情蜜意)
银汉迢迢暗度(银河)
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封狼居胥(封闭山界)
荠麦弥望(满眼)
D、淮左名都(淮水东面)
因自度此曲(创制)
难赋深情(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