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逋
底处②凭栏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③。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名端的和尚。上人:和尚的尊称。?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葑:菰根,俗称茭白根。葑上田:又称架田。
小题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分)
答:?
小题2:作者在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答案:古寺(林间寺)、架田(葑上田)、独鸟、夕阳、寒烟(答对四个给2分)
小题2:(4分)答案:奇特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1分)诗人远远望去,暮色苍茫,昏暗树林里,寺院隐约闪现,犹如一幅画轴,幽深古朴;一块块零散的架田,就像棋盘上的一个个方格,宁静祥和。(2分)描绘出素淡幽邃的意境,表现了诗人追求清幽闲适生活的思想感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典型意象的把握,抓住每一句中的名词加以概括即可。
小题2: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各题。(共6分)
[中吕]?普天乐
滕 宾①
(其一)柳丝柔,莎茵②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其三)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注:①滕宾,主要活动于元武宗至大到英宗至治年间(1308—1323)。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为道士。《[中吕]普天乐》是滕宾写的系列无题小令,这是其中的第一、第三首。
②莎茵:像毯子一样的草地。
小题1:第一首中“数枝红杏,闹出墙围”是从宋祁的《玉楼春》“ ?”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的名句化用而来。(2分)
小题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任选一首,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首中“数枝红杏,闹出墙围”是从宋祁的《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名句化用而来。(2分)
小题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任选一首,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第一首描摹出了春天的秀淡明丽、富有生机等特征,表现了诗人面对美好自然风光的无限喜悦之情; “儿孙月下扶犁”等场景的设想流露出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倾慕之情。
第二首用“残”“坠”“瘦”“稀”写出了秋天百卉凋零、草木摇落的萧瑟景象,表明时光飞逝,诗人因自己未能及早归隐田园而心生悔恨之情;“蜗角名,蝇兴利”,则直接抒发了对官场的厌弃之情,对名利的鄙视之意;“黄菊围绕”“良田数顷,黄牛一只”通过预想中的田园生活,表现其浩然归志。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①!
[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小题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词的下阕中,“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的上阕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①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前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惆怅失落;②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答出对比给1分,分析出一处给2分,分析出两处给3分。答“虚实结合”亦可。)
小题2: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懑不平之情。(两点情感各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8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元祐三年,因坐奏开填充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元祐五年,钱穆父徙知瀛州。②改火:一年。③筠:竹。
小题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
小题2:“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友人已经修炼到心如枯井、不起波澜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一样有
气节,有操守。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小题2:“淡月微云”营造了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郁郁寡欢的心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苏氏别业
祖咏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澧水映园林。
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小题1: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以“极力出奇”来评价该诗颔联和颈联两联。请从写景的角度分析这两联是如何“出奇”的。(6分)
小题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既写了近景,又写了远景,景物之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颈联描写别墅园庭,
竹林上覆盖着积雪,白天的庭院却显得幽暗,以此烘托出苏氏别业环境的清幽。这两联以新
奇的笔法和语言,写出了奇特的深山幽景
小题1:诗人喜欢幽静,性情高雅,洒脱超俗,向往心灵的宁静。他一到清幽的别业就产
生隐逸之情,他欣赏别业周围的开阔景色和别业里新奇别致的幽景,静静地坐下来悠闲地聆
听深山中春鸟的啼鸣,置身这种环境中,他感到自己仿佛超脱凡尘,烦恼、杂念全部消失,
非常舒心惬意。
本题解析:
小题1:抓住写景的角度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