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小题1】请简要分析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的丰富含义。(3分)
【小题2】结尾句“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2分)
【小题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2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需结合诗句做一回答。“西风”既作为一种自然物的实写,又象征着蒙古统治者侵略势力。时代变革、朝廷更换,邓剡抱定不再仕元的决心,天下之大,哪有立足之地?词人把自己比做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也很恰切。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词人又通过对空阔的水、天之间渐次观察,终于发现:“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淡淡几笔,就勾勒出另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词人置群雁于虽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寄寓了他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虽然是群雁,然而无首。没有凄居之处,真是可怜之极。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临江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作者写此诗前三年曾与李辅之两次畅游济南大明湖。
小题1:上片是如何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从上下片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选择了初秋季节大明湖上的荷叶、荷花、木兰舟等意象来突出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2分)然后用比喻的手法把荷花比作“红妆”把荷叶比作“翠盖”,色彩鲜明。(3分)
小题2:(6分)上片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2分)以美好回忆反衬今之离愁.(2分)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可先找出描写“江山如画”的意象词,然后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即可。如意象词“荷叶”“荷花”“木 兰舟”等”;由“红妆”“翠盖”可联想到同荷花、荷叶有相似之处,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江山如画”的特点。
小题2:从上下片写作内容看,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结合注释可知,上片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由“一尊白酒寄离愁”可联想到词人借酒浇愁的情景;由“千里故人千里月”“几日到东州?”可体会出词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上片写“江山如画”的美景,下片写哀愁思念之痛,故词人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白马篇
曹 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shù)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náo),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
piāo)若豹螭(chī)。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第一段突出了游侠儿装束和行动上哪些特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弦破左的……勇剽若豹螭”六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游侠儿怎样的气概和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是从哪几个方面塑造游侠儿这个艺术形象的?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装束:“白马饰金羁。”“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反映了游侠儿英武的外表。
行动:“连翩西北驰”。“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这些行动写出了游侠儿训练有素。(意对即可)
2、运用了借代(“控弦破左的”,以弦代弓),对偶、比喻(“勇剽若豹螭”)以及对比(“狡捷过猿猴”)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方法除内容上突出游侠儿训练有素外,艺术上使形象更加鲜明可感。
(意对即可)
3、第二段的对偶句“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宽对)写出了游侠儿纵横驰骋、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反问句“性命安可怀”“何言子与妻”写出了游侠儿舍身为国义无反顾的精神。(意对即可)
4、从游侠儿的装束和内心世界以及训练有素、英勇杀敌三方面塑造这一英雄形象。抒发了解救国难、建功立业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⑥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翠鸟。⑤别业: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绷:布幅。
【小题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小题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歌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总说1分)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分析2分)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情感2分)
【小题2】①远近结合。(手法2分)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分析1分)②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手法2分)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分析1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例如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再根据营造的氛围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可抓住“隔岸烟芜”“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溪云”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描绘,“闲”“眠”“别业”等修饰景物的词表现出了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这种氛围自然烘托了作者悠闲、寄情山水的情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颔联中描写翠鸟、鹭鸶时,是从近景的角度来写,颈联描写溪云淡淡是从远景的角度来写,故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描写溪云、酒旗时,采用的是动景,描写酒屋时,为静景,故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春日
陈子龙
雨外黄昏花外晓,催得流年,有恨何时了?燕子又来春渐老,乱红相对愁眉扫。
午梦阑珊归梦杳,醒后思量,踏遍闲庭草。几度东风人意恼,深深院落芳心小。
【注】陈子龙,明崇祯十年进士;明亡,曾追随南明福王,后辞归;后举兵抗清被俘殉难。
小题1:作者在上阕说“有恨何时了”,请简要说明“恨”的内涵。(4分)
小题2: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写出了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郁闷、愁苦;(2分)自己在朝中屡历风波谨慎从事但却事业无成的烦恼、遗憾。(2分)
小题2:(4分)融情与景(借景抒情)。“雨外黄昏”“燕归春老”等句借景物变化烘托流年之叹;(2分)“闲庭草”“东风”“深院”等景物中寄寓自己的烦恼与忠贞。(2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考核是个情感的题目,诗歌情感的探究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探究,此题注意诗中的关键词语“催得流年”“春渐老”“几度东风”“芳心小”“归梦杳”。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照耀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回答,答出景物特征,然后回答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