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简析《凤凰涅槃》一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参考答案:
用凤凰涅槃的过程象征中国现代社会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蜕变过程。诗中涉及的艺术形象大多具有象征意义:凤凰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诗人自我的象征;火是五四时代的革命烈火的象征;群鸟是反动军阀和无耻市侩文人的象征。
本题解析:考查对作品应用的象征手法的理解能力,要深刻理解各个象征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蝶恋花①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1)这首词的下阕“似此”二字颇可玩味,流露出词人什么样的心情。(2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下阕对照看,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物是人非,再无欣赏“好风景”的心情。(意对即可)
(2)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以上阕的乐景反衬下阕的哀情;(答“反衬”或“以乐景写衷情”均可)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赏心悦目,令人留连。但词人对之只是“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心境凄凉孤寂;情景之间形成强烈反衬。(或“写景色愈是富丽,就愈反衬出词人心情的黯淡凄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习题。
菩萨蛮黄鹤楼
1927年春?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九派”,水的支流叫派,相传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九个支派。“中国”,就是国中。
? B.“沉沉”亦作“沈沈”,深远貌。“一线”指横在眼前的京汉、粤汉铁路。“穿南北”即横穿南北。
? C.“莽苍苍”,迷茫的样子。“龟蛇锁大江”,是说龟山和蛇山夹江对峙,制约着翻滚的江流。
? D.“酹”,用酒祭地。“把酒酹滔滔”是说把滔滔江水当酒,来祭奠大地。
2.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锁”字,连结两山大江,不但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
? B.一个“逐”字,绾合心潮江浪,不但生动地写出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还写出了作者高昂的革命 激情。
? C.词的上片写景:登楼纵目,茫茫沉沉,茫茫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阔。下片言情:依危把酒,怀古思今,由境及心,豪放深沉。
? D.该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完全摆脱了晴 川阁、鹦鹉洲这些已被说得滥了的景物,开首就从小处着笔,惊涛骇浪,泱泱大观;随后又作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引用神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
参考答案:
1.D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词,完成后面题目。
鹧鸪天
王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采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矾。
(1)这首词的上片有两个字用得极为生动,请指出来并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久忘机”是这首词的关键,你是否同意?结合词的内容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瘦、肥。这两个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山的线条因云散去而清晰柔和,水面因秋雨变得宽阔,极有趣味。
(2)同意。“久忘机”说明作者的机巧之心已荡然无存,体现了作者淡泊恬静的超然情怀。上片景物描写烘托出作者对恬美宁静的大自然的赞美与喜爱;下片通过写与沙鸥为伴,与柳溪父老为友,表达了自甘恬淡的情趣。(回答不同意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梅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候似妇人。
注:司马迁在《史记·留候世家》里赞留候张良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观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小题1】结合全诗,赏析诗中梅花的形象特点。(5分)
【小题2】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试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梅花的形象特点:①独处云里溪桥,寂寞幽独,孤芳自赏(傲然独立);②晓妆乍匀,娇美风韵,别具风味;③如留候才智绝伦却不恋红尘,高蹈自守。
【小题2】①拟人,把梅花说成幽居山谷的佳人,意外遇到客人来赏,惊起匀妆,生动写出梅花美丽可爱;②用典,用张良的典故,表现梅花既有如张良的姣好容貌,又具有其智勇绝伦、功劳卓越却能摒却人间富贵,高洁自守的襟怀;③衬托,“云里”“溪桥”写出梅花生长于高山僻野、人迹罕至的环境,衬托梅花寂寞孤独、清雅高标;④托物言志,借梅花来表达诗人对不恋富贵功名、自甘幽独、高蹈自守的大丈夫襟怀的赞美。
本题解析:
【小题1】解题步骤:1.抓住自然特征:抓住描述性诗句,提炼概括。修饰成分,就直接提取,如“独、风味”写出了梅花的孤独寂寞、清高、别具风味;其他描写就概括,如“晓妆匀、似妇人”写出了梅花的娇美风韵、高蹈自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解答此题,心中要有常见的一些艺术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本题中,由“客来惊起晓妆匀”可得出拟人的修辞手法;“方信留候”为典故的运用;“云里溪桥独树春”运用了环境衬托的手法;从诗人的写作目的考虑,自然是借助梅花来表达诗人对不恋富贵功名、自甘幽独、高蹈自守的大丈夫襟怀的赞美,因此为托物言志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