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若属皆且为所虏 B.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求人可使报秦者 D.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
(2)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
(3)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本题解析:
小题1: 几何,此处应为“多次”之意。
小题2: 两个“所”字都是“为……所”的被动结构。
小题3:原文是说“非徒爱其似山”不仅仅是说它的外形像山,而不是“不是因为它像山”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材,名词动用,认为是有用之材;“为……所”被动结构;患,灾祸,祸患。(2) “好事者”: 多事的人;“以为”: 以之为 ;“脱”“远”:脱离,远离。(3)“野人”:农民;“薪”:当作木材;“理”:理数。
【参考译文】
树木生长,有的还在幼苗时便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就死了。幸而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了。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在水冲虫蛀之后,有的形状好似山峰一样,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野的江边,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
我家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命运在起作用。况且,它在发芽抽条时没有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时没有死,可用作栋梁而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而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折断腐烂却未被人当作材料,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然而,我喜爱木假山,不光是喜爱它像山,而是还有感慨寄寓其间;不仅喜爱它,而且对它又有敬意。我看到中间的峰头,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的两座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间峰头的,但那高耸挺立的样子,绝然没有丝毫奉迎依附的意思,啊!它们是令人敬佩的呀!它们是令人感慨的呀!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
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痛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独乐园记①
(宋)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辟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②,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下,若象鼻;自是分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紝采药,操斧剖竹,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③。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新法出知永兴军,后退居洛阳编修《资治通鉴》。熙宁六年,购地二十亩,筑园。②区:处,所。③柅: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家:安家
B.南北列轩牖轩:高大
C.所病者学之未至病:耻辱
D.迂叟谢曰谢:道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各尽其分而安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B.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乐”之所求,情况不同,人各有异,需要的是 “各尽其分而安之”,因此,自己身为迂叟,既非王公,又非圣贤,“独乐”可也。
B.作者采用赋文手法,对独乐园的介绍不厌其详、铺陈无遗,但这种铺述又并非杂芜堆砌,而是井然有序地逐一推出,俨然一幅布局清晰可见的全景图。
C.最后一段,作者设难而诘,自贱其身,自贬其乐,以退为进,连用设问,寓雄辩于问答之中,层层守攻,理直气壮地说明“独乐”可也。
D.作者“记”独乐园意在抒发“独乐”之情,而这种看似与世无争的“独乐”之情,实则是与世抗争的另一种形式,其自贬自责及自乐正是对时局不满的发泄。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沼 东 治 地 为 百 有 二 十 畦 杂 莳 草 药 畦 北 植 竹 方 若 棋 局 径 一 丈 屈 其 杪 交 相 掩 以 为 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3分)
??
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 / 杂莳草药 / 畦北植竹 / 方若棋局 / 径一丈 / 屈其杪 / 交相掩以为屋。?
小题5:①(3分)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不如与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乐”、“乐”各1分,句意1分)②(4分)如果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乐趣,那么我则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哪里敢独自享有这种乐趣呢?(“必……则……”,“安敢……?”,“专”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病:忧虑,担心。这一段开头第一句“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的意思是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根据这句就可推断出病就应为忧虑,担心的意思。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D均为连词,表让步:尚且。A.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修饰。B 副词,于是,就;动词,依靠。? C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连用设问”,非设问,乃反问。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名词、动词、重点虚词,例如本句中的“方”,名词“草药、竹”,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线断开。
小题5:翻译第一句时注意两个乐,第一个乐为动词欣赏音乐,第二个乐为形容词,高兴;第二句时注意“必……则……”,“安敢……?”为固定结构,“专”解释为独自享有。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不如与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更快乐。这是王公贵族的乐趣,不是贫贱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其中也自有它的乐趣。”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不改变他的乐趣”,这是圣人贤人的乐趣,不是愚笨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像那“鹪鹩在林中筑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偃鼠到河中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各尽自己的本分而相安无事,这才是我迂叟所追求的乐趣。
熙宁四年,我才举家定居洛阳,六年,在尊贤坊北面买了二十亩田作为家园,把它的中间作为厅堂,在堂中集中了五千卷书,将它命名为读书堂。读书堂的南边有一屋子,引水北流贯连屋下,中间作为水池,方圆和深度各为三尺。疏导水流分五处注入池中,形状像老虎的爪子;从水池的北面隐蔽流出北面的台阶,悬空注入庭院下面,形状像大象的鼻子;水从这里又分为二条小渠,环绕庭院的四角,然后在西北面汇合流出,将它命名为秀水轩。厅堂的北面又有一个水池,中间有岛,岛上种了竹子,岛像玉玦一样呈圆形,环绕有三丈方圆,将竹梢收拢打成结,就像打渔人的草屋,将它命名为钓鱼庵。水池的北面有六间并排的屋子,加厚了它的墙壁和屋顶,来抵御烈日。开门往东,南北并开着高大的窗子,可引来凉爽的清风。前后种植了许多优雅的竹子,作为清凉消暑的所在,将它命名为种竹斋。水池的东边,整治出一百二十畦田,错杂地种植着花草药材,畦的北面也种了竹子,像棋盘一样呈方形,直径一丈左右,弯曲它的顶梢,使它交错通达遮蔽作为屋子。在它的前面种上竹子,形成像步廊一样的夹道,都用藤蔓芍药等覆盖着,四周种植草木药材等作为藩篱,将它命名为采药圃。洛阳城距离山不远,但树木丛生茂密,常常看不到,于是在园中砌筑石台,在它的上面修建屋子,来眺望万安、轘辕,直到太室都能看见,将它命名为见山台。
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期望在未曾获得成就之前就达到进入无穷之外的境界,把事物的原理,全部集中到眼前。所担忧的只是学未有所成,而对人又有什么祈求,对外又有什么期待呢?神志倦怠了,身体疲惫了,就临池投竿垂钓游鱼,学习纺织采摘药草,挥动斧头砍伐竹子,登临高处纵目远眺,逍遥自在徜徉漫游,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的意愿支配。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将它命名为独乐园。
有人责备我说:“我听说君子有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我非常抱歉地说:“我愚笨,怎么能够比得上君子,自己快乐唯恐不足,怎么能够顾及别人?何况我所感受的乐趣粗俗低下,都是世上人所抛弃的东西,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还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如果还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乐趣,那么我则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哪里敢独自享有这种乐趣呢?”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
柳宗元
公字惟深,其先河东人。公应机能断而遇节必立。年十余岁,有称神巫来告曰:“若相法当夭且贼,幸而为释,可以缓而死耳,位禄非若事也。”公诸父素加抚爱,尤所信异,遽命夺去其业,从巫之言也。公不可,且曰:“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缙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且令从之而生,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
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辟至公府。以信州都邑,人罹凶害,靡弊残耗,假守永丰令。公于是用重典以威奸暴,溥太和以惠鳏嫠,殴除物害,消去人隐,吏无招权乾没之患,政无犯令龙茸之蠹,宰制听断,渐于讼息。耕夫复于封疆,商旅交于关市。既庶而富,廉耻兴焉;既富而教,库塾列焉。
泾卒之乱,公以变起卒遽,尽室奔匿于终南山。贼徒访公所在,追以相印。既及公亟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贼遂执公爱子,榜棰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即步入穷谷,披草径,逾秦岭,由褒骆朝于行宫。上嘉其诚节,不时召见。公顿首流涕,累陈计画。贼平策勋,赐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拜尚书兵部侍郎。是岁,盗据淮浒,方议讨戮,宰相以大理评事李元平者有名,以为才堪攘寇,拜为汝州。群臣望声徇利者皆日德举,公独慷慨言于朝日:“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华而不实,异代同德,往且见获,何寇之攘?”时人不之信也。未几,盗袭汝州,以元平归,凡百莫不嗟服焉。
贞元五年二月五日,薨于昌化里。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宫以聚其族属。有一于此,尚宜旌褒,矧兹备体,焉可以已: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遽命夺去其业夺:改变。
B.人罹凶害罹:遭受。
C.渐于讼息息:停止。
D.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处:与……相处。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公“应机能断”的一组是(?)(3分)
①缙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 ②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
③计偕百数,公为之冠 ④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
⑤往 且见获,何寇之攘 ⑥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个自称神巫的人给年少的柳惟深看相,认为他会早死,并且享不了高官厚禄,解决的办法就是出家为僧。
B.柳惟深代理永丰县令时,采用严刑峻法打击奸恶横暴势力,并且出台宽和政策救助无依无靠的人,百姓富裕,教化得以推行。
C.泾州士卒发生叛乱,柳公带着全家藏匿进终南山,贼徒用相印来引诱他,他不为所动,受到严刑拷打,也不屈服。
D.柳公善于识人,当群臣都认为宰相为朝廷举荐的攘寇之人很得当时,只有他认为不合适,后来事实果然如他所料。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4分)
公顿首流涕,累陈计画。(3分)
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⑴等到找到柳公并且询问他的时候(1分),柳公改变自己的姓名来欺骗贼寇(1分,“绐”),并且抛弃家人来把他们交付给贼寇(2分,“捐”、“委”)。
⑵柳公磕头流泪(1分),多次向朝廷陈述平定贼寇的计策(2分,“累陈”、“计画”)。
⑶本来就应该用荣耀的谥号来赞扬他(2分,“以荣号”、“饰”),彰显给后来人看(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处,安排,处置。“处”在句子中处在谓语动词的位置上,其主语是“无一廛之土”,以用来,其宾语是“其子孙”,意思是没有一块土地用来安排给子孙的。而D项将其讲成“与……相处”,显然是前后不能搭配的。
小题2:本题最好用排除法。③句表现柳公学业优秀,这样就排除了B、D两项,答案在A和C两项中选。⑥句是表现柳公廉洁,不积资财,要排除B和C两项。这样答案就有了,选A。
小题3:受到严刑拷打的不是柳公。要把选项内容在文章中相关的地方找到,然后将选项所表达的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认真的比对,从而发现有无问题。原文说“贼遂执公爱子,榜棰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可见受到严刑拷打的不是柳公,而是柳公的儿子,这样一比对就难发现问题。
小题4:文言句子翻译,要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⑴句:绐,欺骗;捐,抛弃,舍弃(可联想到成语:细大不捐);委,交付,交给。⑵句:顿首,磕头;累陈,多次陈述。累,多,多次;陈,陈述。计画,计策。⑶句“饰以荣号”为状语后置,即以荣号饰,用荣耀的谥号来赞扬(他);章示,彰显给后来人看,示,给……看。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