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3-15 14:36:56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各组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鹏之徙于南冥也 B.于:急于星火——访风景于崇阿 C.以:臣以供养无主——但以刘日薄西山 D.见:慈父见背——遂见用于小邑
2、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谢”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B.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C.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靖传 朱熹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日:“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 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及公北归,不栽南海一物。 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捃其罪无所得,惟得全与希古接坐。全坐“违敕”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全。靖阴使人讽全,令避去,全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全。仝大怒,及诏至,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仝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 (本文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官御史缄口避祸缄:闭口 B.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让:指派 C.各用一字为目目:纲领 D.犹留夏册不遣遣:派遣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越州余姚县海塘记 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永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君曰:“道以闳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通涂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庆历八年七月日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冒:淹没 B.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世:继承 C.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过:责备 D.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胜:制服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其不出于此乎? 其皆出于此乎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为“海塘记”,主要篇幅却用来叙述作者与筹建海塘的顾景初“从容言天下事”,在肯定谢景初言行的同时,也侧面反映了作者的为政思想。
B.作者写作本文一是为了完成谢景初所托,二为记取谢景初之言留存后人深思。
C.谢景初认为,兴修水利、治理农桑以及兴办学校、使百姓相习礼乐,这是地方官的两件大事,作者深以为然。
D.谢景初急民之困的为官之道与世吏之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而,作者认为宋代近百年来教化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官吏们的不作为。
小题4:作“/”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善 夫 仁 人 长 虑 却 顾 图 民 之 灾 如 此 其 至 其 不 可 以 无 传 而 后 之 君 子 考 其 传 得 其 所 以 为 其 亦 不 可 以 无 思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3分)
(2)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后面题(18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之虏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力不足,死焉,职也职:职业
B.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济:成,有益
C.侃率之以乘城乘:登
D.贼失势,遂散走走:逃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最接近的一组是( )(3分)
A.①贼气吞焉②项城之人无伤焉。
B.①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②高城深沟之固。
C.①兵与财皆无,将若何②非若吏人、百姓然。
D.①夺贼之财而食其食②项城之人无伤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城县令李侃面对叛军的凌厉攻势束手无策,打算弃城逃跑,所幸其妻杨氏深明大义,及时劝阻。
B.杨氏认为项城虽兵力单薄,但是若发动民众与敌人誓死一搏,项城保卫战一定能取得胜利。
C.杨氏对项城的官员和百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地作了战前动员,并以身作则,临阵督战。
D.由于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再加上叛军首领中箭身亡,项城军民奇迹般地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小题4:翻译下面语句(6分)
①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3分)
②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3分)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项 城 小 邑 也 无 长 戟 劲 弩 高 城 深 沟 之 固 贼 气 吞 焉 将 超 城 而 下 有 以 弱 弓 射 贼 者 中 其 帅 坠 马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