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5 14:49:32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 》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 小题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也说“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 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3分)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本题解析: 小题1:“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有误,孔子认为,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小题1:对孔子的“恕”的理解,可以结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理解。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少时不知勤学早,发白方悔读书迟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重负,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三国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不矜能自贤 矜:夸耀 B、鲁肃忠烈,临事不苟 苟:胆怯 C、肃遂代瑜典兵 典:统率 D、陆逊意思深长,才堪重负 堪:承受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陆逊意思深长,才堪重负 B、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 C、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 D、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3、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疾胜己者 ②未尝不矜能自贤 称疾还 此诸贤则不然 A、①中两个“疾”字相同,②中两个“贤”字不同 B、①中两个“疾”字相同,②中两个“贤”字相同 C、①中两个“疾”字不同,②中两个“贤”字不同 D、①中两个“疾”字不同,②中两个“贤”字相同 4、下列各句译文,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①固本于策、权之雄略 ②虽更相汲引 A、①本来就根源于孙策、孙权的雄图大略 ②虽然他们互相推荐 B、①固然主要依靠孙策、孙权的雄图大略 ②虽然他们互相推荐 C、①本来就根源于孙策、孙权的雄图大略 ②即使他们互相交好 D、①固然主要依靠孙策、孙权的雄图大略 ②即使他们互相交好 5、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江东之所以能与中原抗衡,完全依赖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的才能。 B、文章盛赞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互相推荐,为国举才的精神。 C、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能相继执掌吴国兵权,是因为他们能互相推荐。 D、挫败曹操、刘备、关羽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成为有威望的将军。 故 知 胜 有 五 知 可 以 战 与 不 可 以 战 者 胜 识 众 寡 之 用 者 胜 上 下 同 欲 者 胜 以 虞 待 不 虞 者 胜 将 能 而 君 不 御 者 胜 此 五 胜 者 知 胜 之 道 也 ——《孙子兵法·谋攻》 6、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7、请翻译上段文字。
参考答案:BDCBB
本题解析: 1、B(B项中的“苟”应解释为“马虎、随便”。) 2、D(A项中的“意思”在文中应解释为“思想”;B项中的“委心”在文中应解释为“放心”;C项中的“西边”在文中应解释为“西部边境”。) 3、C(①中前一个“疾”是动词,应解释为“痛恨”;后一个“疾”是名词,应解释为“疾病”。②中前一个“贤”是动词,应解释为“认为贤能”,后一个“贤”是名词,应解释为“贤能的人”。) 4、B 5、B(A项错在,江东之所以能与中原抗衡,主要是依靠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C项错在,他们四人相继掌权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四人相互推荐,还在于孙权的信任;D项错在,他们四人在打败曹操、刘备、关羽之前,就已经是有威名的将军了。) 6、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胜者,知胜之道也。 7、所以说有五种情况能够预知胜利:知道能否作战的一方胜;知道人多时如何运用,人少时如何运用的一方胜;军中上下齐心的一方胜;用充分的准备来等待毫无准备的一方胜;将领有才能,而且君主不扼制将领的一方胜。这五种胜利的情况,是预知胜利的方法啊。 参考译文: 孙吴占有长江中下游以东地区,与中原抗衡,固然主要依靠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然而当时的英雄像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真称得上国家的心腹、臂膀,与国家共存亡的臣子。自古以来的将帅,没有不夸耀自己才能,认为自己贤明的,痛恨超过自己的人,这几位贤明的人却不是这样。孙权刚刚执掌国家大事的时候,鲁肃想回到北方去。周瑜劝阻了他,并把他推荐给孙权说:“鲁肃的才能应该用来辅佐时政,应当广泛寻求他这类的人,来成就功业。”后来周瑜临终时给孙权写信说:“鲁肃忠诚刚烈,遇事不马虎随便,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就死而不朽了!”鲁肃于是代替周瑜统帅军队。吕蒙做寻阳令,鲁肃见到他说:“您今天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吴地时的阿蒙了。”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吕蒙于是也就代替了鲁肃。吕蒙在陆口,说是有病回去,孙权问吕蒙:“谁是能够代替您的人呢?”吕蒙说:“陆逊的思想深刻高远,才能可以承担重大的责任,看他的规划考虑,终究可以寄托大任,没有再超过他的了。”陆逊于是就代替了吕蒙。四个人一个接替一个,镇守吴国西部边境三四十年,成为威名远扬的大将,曹操、刘备、关羽都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是互相举荐的,但孙权能够放心地听从他们,吴国之所以成为吴国,并非偶然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牛存节,字赞正,青州博昌人也。事诸葛爽于河阳,爽卒,存节顾其徒曰:“天下汹汹,当得英雄事之。”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存节为人木强忠谨,太祖爱之,赐之名字,以为小校。张晊攻汴,存节破其二寨。梁攻濮州,战南刘桥、范县,存节功多。李罕之围张全义于河阳,全义乞兵于梁,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知其间道,使以兵为前锋。是时岁饥,兵行乏食,存节以金帛就民易干葚以食军,击走罕之。 梁兵攻郓,存节使都将王言藏船郓西北隅濠中,期以日午渡兵逾濠急攻之。会营中火起,郓人登城望火,言伏不敢动,与存节失期。存节独破郓西城门,夺其濠桥,梁兵得俱进,遂破硃宣。硃瑾走吴,召吴兵攻徐、宿。存节谋曰:“淮兵必不先攻宿,然宿沟垒素固,可以御敌。”乃夜以兵急趣徐州,比傅徐城下,瑾兵方至,望其尘起,惊曰:“梁兵已来,何其速也!”不能攻而去。已而大祖使者至,授存节军机,悉与存节意合,由是诸将益服其能。迁潞州都指挥使。太祖攻凤翔,使召存节。存节为将,法令严整而善得士心,潞人送者皆号泣。 太祖即位,拜右千牛卫上将军。从康怀英攻潞州,为行营排阵使。晋兵已破夹城,存节等以余兵归,行至天井关,闻晋兵攻泽州,存节顾诸将曰:“吾行虽不受命,然泽州要害,不可失也。”诸将皆不欲救之。存节戒士卒熟息,已而谓曰:“事急不赴,岂曰勇乎!”举策而先,士卒随之。比至泽州,州人已焚外城,将降晋,闻存节至,乃稍定。存节入城,助泽人守。晋人穴地道以攻之,存节选勇士数十,亦穴地以应之,战于隧中,敌不得入,晋人解去。同州刘知俊叛,奔凤翔,乃迁存节匡国军节度使。硃友谦叛附于晋,西连凤翔,存节东西受敌。同州水咸而无井,知俊叛梁,以渴不能守而走,故友谦与岐兵合围持久,欲以渴疲之。存节祷而择地凿井八十,水皆甘可食,友谦卒不能下。蒋殷反徐州,遣存节攻破之,以功加太尉。梁、晋相距于河上,存节病痟,而梁、晋方苦战,存节忠愤弥激,治军督士,未尝言病。病革,召归京师,将卒,语其子知业曰:“忠孝,吾子也。”不及其他。 (《新五代史·汉臣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故事:旧例。 B.言伏不敢动,与存节失期——失期:错过了约定的时间。 C.乃夜以兵急趣徐州——趣:通“趋”,奔赴。 D.病革,召归京师——革:急,重。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牛存节智勇的一组是(?) ①?存节独破郓西城门,夺其濠桥 ②?乃夜以兵急趣徐州 ③?存节为将,法令严整而善得士心? ④?存节选勇士数十,亦穴地以应之 ⑤?存节祷而择地凿井八十,水皆甘可食 ⑥?存节忠愤弥激,治军督士,未尝言病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存节之所以投奔梁太祖,是因为他觉得梁太祖是一位能平定天下的英雄。他后来也得到了梁太祖的重用。 B.牛存节治军严明,不侵扰百姓。援救全义时,缺少军粮就用钱买,不白拿老百姓的粮食。在潞州任都指挥使,深得民心,离开时,“潞人送者皆号泣”。 C.牛存节听说晋兵攻泽州,虽然没有得到太祖的命令,但当机立断,赶去援救。晋人挖地道?攻城,牛存节也派人挖地道对抗,晋人攻不进去,只好撤去。 D.牛存节一生忠心耿耿,转战沙场,为国分忧,最后战死沙场。临死前,还不忘嘱咐自己的儿子,要对国家尽忠,对家庭尽孝。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瑾兵方至,望其尘起,惊曰:“梁兵已来,何其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急不赴,岂曰勇乎!”举策而先,士卒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A 3.?D 4.(1)硃瑾的军队正往这里赶,望见牛存节带领的士兵扬起的尘土,惊叹地说:“梁兵已经到了,他们是多么的迅速啊!” (2)“事情紧急而不前去援救,哪里称得上勇敢呢?”于是牛存节拿着马鞭冲在前面,士卒在后面跟着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闹饥荒、歉收 B.谷与鱼鳖不可胜食——胜:尽,完 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憾:缺憾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郑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失其所与,不知 秦王还柱而走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卒起不意 C.张良出,要项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