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2019-03-15 15:00:5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歌用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2分)渲染了边境局势的紧张气氛,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预示了战争的胜利。(2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2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闻雁
韩 洽
朔风吹雁渡江干,
月白霜清响尚寒。
孤客几回愁里听,
故乡何处报平安?
【注】韩洽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动乱之时,干戈四起,人民流离。
小题1:本诗前两句渲染怎样的氛围?如何表现出“寒”的?(6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凄冷岑寂的氛围。(2分)用朔风、秋雁、月白、霜清等意象表现气候之寒;(2分)用闻雁后的内心凄怆悲凉表现心中的寒意。(2分)
小题1:羁旅之愁,故国之思,离乱之悲。(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夜宿七盘岭①?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②君平:西汉严遵的字,严遵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谈谈你对李白诗歌中“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一联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到了蜀道之高,在写蜀道之高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朋友进行意味深长的告诫:个人的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这既体现了作者和朋友深挚的感情,又是作者对自己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感慨。(意对即可)
(2)都运用了衬托。沈诗用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衬托蜀道之高。李诗用山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依傍着马头升起衬托蜀道之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诗文默写。(选做6空,每空l分,共6分)
①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②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③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④捐余袂兮江中,?________。(屈原《湘夫人》)
⑤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⑥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杜甫《蜀相》)
⑦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陆游《书愤》)


参考答案:①回眸一笑百媚生②梨花一枝春带雨③袅袅兮秋风④遗余褋兮澧浦⑤吞声踯躅不敢言⑥长使英雄泪满襟⑦镜中衰鬓已先斑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 4分)
安肃道中
清·严遂成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注】严遂成(1694-?),浙江吴兴人,清朝雍正二年进士,仕途坎坷,只做过山西等地区的知县。
小题1:诗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请简要描述。(2分)
小题2:诗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前两句描绘了黄昏的安肃道上沁人心脾的幽美图景:清波粼粼,菜花飘香,夕阳斜照之下,矗立的高塔投下的影子,好像巨龙横卧在大地之上。
小题1:后两句诗描写了秋天的黄昏,高柳之上鸣蝉声乱,别有幽怨,蝉声凝滞,在风的牵拉之下,残声传过了浣衣塘那边去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孤身客行道上而生出的思乡羁旅之愁。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清波、菜花、夕阳,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