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洿池(数罟:密网)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树木)
C.七十者衣帛食肉(衣:yì,穿)
D.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
2.下列加粗的虚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B.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林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下列各组织中最能反映孟子“王道”之成观点的是(?)
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⑦
D.③④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五亩之宅……可以无饥矣”这三组提出的措施,比上一段提出的措施更前进了一步。
B.最后一段孟子批评了统治者的暴政,摆出事实,揭穿谎言,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了比喻进行驳斥。
C.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一句可知当时年成确实不好,到了饿死人的地步。
D.结尾一句与开篇的“民不加多”照应,而且回应了梁惠王的疑问。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B
4.C
5.(1)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2)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3)老百姓饿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杀死人的)不是而是兵器”,又有什么不同呢?(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命曰《琵琶行》
B.忽闻水上琵琶声/夜深忽梦少年事
C.别时茫茫江浸月/别有幽愁暗恨生
D.我从去年辞帝京/莫辞更坐弹一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从“教育”的角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诲人不倦”有什么区别?(2分)
?
(2)你认同“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见解吗?请简要评析。(3分)
?
参考答案:(4分)答案(1)前者说的是教学方法,后者说的是教学态度。(2分)
(2)认同:这是一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2分)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根据已知事物的知识、经验获得新知,能活用知识,自主寻找规律。(3分)
不认同:教学者要根据学习者的情况施教,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要诲人不倦。(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节选) 韩 愈
|
?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经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1.对下面加粗的两组虚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
②我则行之
③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④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
A.①与②的“则”相同,③与④的“于”不同。
B.①与②的“则”不相同,③与④的“于”相同。
C.①与②的“则”相同,③与④的“于”也相同。
D.①与②的“则”不相同,③与④的“于”也不同。
2.文中下列四句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是指在朝庭做官,掌管人事大权,直接辅助皇帝的人。
B.“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意为团结人才,效法古人,德行高尚,能接受批评意见而不烦恼。
C.“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当面受到称赞,还不如背后无人毁谤。
D.“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想进去而又迟疑不前,想要说话而又不敢讲。
3.对文中的“大丈夫”“我”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丈夫”是指那种“奔走于形势之途”为求一官半职而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人。
B.“大丈夫”是指那种“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且美女如云的游手好闲之徒。
C.“我”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
D.“我”是“处污秽而不羞”“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廉之士。
4.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的是达官贵人,他们深得皇帝宠幸,在朝可发号施令,出外则前呼后拥,居家有美女投怀。
B.第二段写的是山林隐士,他们没有生活规律,自由自在,不闻世事。
C.第三段写的是为求发达而攀附权贵,不知廉耻的势利小人。
D.李愿通过对三种人的比较,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退而归隐的心情。
参考答案:1.D
2.B
3.B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
?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
?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其资藏唯有布衾、敝祗裯、盐、麦数斛而已。
?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唯斯而已。”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不登公位。而征为太常,未及行,会病卒,时年四十八。遗言薄敛,不受赗遗。旧典,二千石卒,官赙百万,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大将军窦武府?辟:被征召
B.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坐:被判罪
C.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班:通“颁”,颁布
D.皆输东园礼钱千万?输:缴纳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①灵帝欲以续为太尉?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C.①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帝不悦,以此不登公位?②以其无礼于晋
3.下列都能表明羊续清廉特点的一项是
①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
②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
③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④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
⑤旧典,二千石卒官赙百万
⑥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羊续初踏官途是凭借忠臣子孙的身份,离任后,他被大将军窦武府辟为幕僚;党禁解除后,立刻又被辟为太尉府的幕僚。
B.羊续具有军事才能。扬州黄巾军攻打舒城,羊续调集数万兵力,齐心备战,把敌人打得大败,郡内得以平安。
C.南阳郡的贼寇剿灭之后,羊续在郡里代表皇帝发布政令,为百姓兴利除害,百姓都欢悦佩服。
D.灵帝本来想让羊续担任“三公”之一的太尉,但由于羊续的清贫不能献礼而没有当成,还惹得皇帝不满。
参考答案:1、B
2、B
3、D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