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意思是:秋夜三更的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抒情上的特点:该句讲述深夜所闻,描写凄凉的景物,烘托悲苦的离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不道离情正苦”直抒胸臆,揭示主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注],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闻。
B.看到江面上芙蓉如被胭脂染过,红艳夺目,词人心中才感觉到真正的快慰。
C.“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寄寓田园之思。
D.最后两句写回首中原故土,不禁涌起报国之情,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
(2)上片中,作者借文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第一问:上片表达了作者满怀愁绪(离愁、哀愁、愁思)的心情。
第二问:示例:“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万斛”极言愁绪之多,将心中无尽之愁比作千顷江水,化抽象为具体,表现了作者内心离愁的深重。(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7分)
渡青草湖①
[南朝]阴铿②
洞庭春溜③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④近,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⑤能航?
[注] ①青草湖:在湖南岳阳西南,是洞庭湖南部水域的一部分,湘江、汨罗江谁由此汇入洞庭湖。②阴铿:南朝诗人。曾仕梁、陈两朝,经历了政权迭变。③溜:水流的样子,这里指涨水。④茅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山有华阳洞。相传汉代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得道成仙。⑤讵:岂,怎。
【小题1】“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中“逗”“息”二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3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逗”“息”有逗留、停息的意思。(1分)舟行湖上好像停在水天之际的树梢上;飞鸟没有足够的力量飞过湖面,不得不停在高高的桅杆上歇息。(1分)这两个字巧妙地引出扁舟、飞鸟之“小”来体现青草湖面之渺远浩瀚。(1分)(共3分)
【小题2】(1)对眼前景色的喜爱赞叹之情。(1分)诗句开篇展现春水潋滟,帆影徐徐之明快景色,接着“沅水”四句引用了典故,令人联想起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屈原笔下的湘君湘夫人以及得道成仙、巫山神女的传说,具迷奇神幻的色彩。(1分)(2)对世途艰险的无尽慨叹之意。(1分)诗的最后两句借景抒情,再次强调湖水滔滔的浩瀚和一叶扁舟的渺小,表达对旅途劳顿、世途艰险的叹息。(1分)(共4分。理解成“以乐景衬哀情”,且言之成理也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诗人在开端两句即点明渡湖季节,以“满”字和“平”字勾勒出湖泊春水潋滟的全景。“沅水”以下四句不仅描写洞庭湖的水势,更糅入了与之相关的动人传说,使得诗的意蕴更加丰富,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沅水是湖南西部的一条江流,入洞庭,桃源县在其左岸。“桃花色”三字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笔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楚辞》中《湘君》和《湘夫人》篇有“采芳洲兮杜若”、“搴汀洲兮杜若”之句。因此“杜若香”使人想起蛾皇、女英溺于湘水的传说及屈原笔下的湘君、湘夫人;“茅山”即句曲山,是中国道教名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山有华阳洞,相传汉代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此得道成仙;而巫峡则留有巫山神女的传说。因此此四句诗不仅写出自然风物,更使诗歌具有了一种迷奇神幻的色彩。“带天”四句写洞庭湖的幽远之景:一叶扁舟,数只飞鸟,飞鸟越湖力怯,栖息在高高的桅杆之上,烟波浩渺的湖面,宽不可测,遥不可及,相形之下,大者愈见其大,小者愈见其小。于是诗人很自然地发出因旅途劳顿、世途艰险的感慨:“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这首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交错,色调明快,笔墨酣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清平乐
赵令畴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意对即可)
2.“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词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意对即可)
3.“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作铺垫。(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各占春”描写的是什么景象?(2分)
(2)前人说这是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艺术方法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1)池边树上的花和池中花影一样妖娆。(必须指明花和花影)(2分)
(2)同意。艺术方面:托物言志(象征.以物喻人),诗人以杏花自比,借杏花抒情言志。(2分)思想内容方面:杏花妖娆纯洁,飘落了也仍保持其纯洁,比南陌落花被玷污强得多;表达了诗人虽被排挤,仍一无所玷,不失高远之志。(2分)(如不同意,只要自圆其说也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