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史》其二
﹝西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
①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以后,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西晋时期,出现了世族大族独占仕进之路的现象。②金张籍旧业:指汉代金日磾和张汤家的子孙,自武帝时起,到平帝止,七代为内侍。③珥汉貂: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冠旁都插貂尾为饰。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唯门第是举“的政治时弊(西晋门阀制度)抨击。
②抒发了对门阀制度下庸碌士族子弟窃据高位而出身寒微的得贤才埋没屈沉这一社会不公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小题2:①全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②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
③三层对比环环相扣、层递深入,情感也自沉郁而至悲愤,从而鲜明地揭示出主题,抒写出怀抱。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徐再思
?紫燕寻旧垒,翠鸳栖暖沙,一处处绿杨堪系马。
他,问前村沽酒家。秋千下,粉墙边红杏花。
(1)此曲前三句是如何描写春景的?(4分)
(2)曲中的一问一答有何妙处?(4分)
参考答案:(1)①色彩对比。燕子紫,鸳鸯翠,杨树绿,色彩鲜艳,对比鲜明,如诗如画。?②动静结合。紫燕飞来飞去寻找“旧垒”, 鸳鸯在暖暖的沙上栖息,一动一静,生趣盎然。(每点2分)
(2)行人问酒家何处有?回答是在那秋千下,有粉色墙红杏花的那家就是。一问一答,化用杜牧《清明》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形象丰富,情趣盎然,一片春意,跃然纸上。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初晴游沧浪亭①
苏舜钦
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 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②连明:直至天明。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鉴赏这首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画面。春日雨霁,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3分)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由衷喜爱沧浪亭景色的心情。(2分)(描述画面正确得3分,表现心情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情景交融。全诗无一字言情,但景中寓情,以景传情。②运用拟人。“娇”“弄”两字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③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寂。第三句写花竹静立,第四句写乳鸠鸣啼,更突出环境的静谧。(答对一点得3分,答对两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首先需要抓住前两句所写景物的特点,然后对意境或图景的特点加以概括,再用简略的语言把意境或图景描绘一下即可。表现的心情要抓住表情词语“春水”“娇”“暖”这些词语。
小题2:全诗未用一个直接表情的字眼,但景中寓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境界,正是诗人闲适恬静心情的写照。第三句“花竹静”,第四句“相对鸣”,都是以动衬静。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⑴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3分)
⑵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同:都是边塞诗。(1分)
异:戴诗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1分)韦诗通过刻画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1分)
⑵①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②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兵士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明月,明月”,增强了抒情色彩,再强调一下月色,望月思乡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叹之情溢于言表。
本题解析:⑴略
⑵每种点出手法1分,简要分析1分;两种共4分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宿山寺
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小题1:贾岛写诗擅长苦吟奇句,颔联中的“透”和“逆”二字用得准确传神,令人拍案叫绝,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写出了山寺的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俗世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这种特点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透”字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的景象。“逆”写出了月亮之侧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与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画面。渲染出空山幽寂清冷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
小题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行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群,老僧之混沌,都衬托山寺的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表达了诗人的厌世慕隐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首先回答“透”和“逆”二字的句中意,再回答情感,注意题干中的“简要分析”,每个字的分析给2分,语言通顺给1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手法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2分,情感给2分
本题难度:一般